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ueqidf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主要培养服务于一线生产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不仅契合其发展目标,更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抓手。然而,现阶段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仍然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短板,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挥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阻力。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了解现阶段其在劳动素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探索有效的解决路径。研究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1.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分析框架;2.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3.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所存在的问题;4.培养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可行性路径。本研究重点对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分析框架进行阐述。基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对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分析,即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与品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每一维度的具体内容,以更细致地了解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现状。各维度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其中,劳动观念是灵魂,劳动知识是基础,劳动技能是关键,劳动习惯与品质是根本。在确定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分析框架之后,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对南京市四所中职学校的4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深入访谈了5位中职学校管理层、7位中职任课老师和8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经过对调查信息的回收和整理,系统分析了现阶段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现状。通过系统分析发现,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存在着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劳动形式存在不足和缺乏与校外相关育人主体的沟通与合作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可行性路径:1.建立健全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具体从中职学校管理层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开设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专题教育必修课程、加强文化课、实训课等课程渗透、建立劳动师资队伍、提高劳动素养在学生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五个方面展开。2.丰富学校劳动形式,如劳动组织开展“劳动周”、“劳动月”活动项目、以创新创业推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氛围等。3.形成家、校、社、企协同育人机制。具体从积极争取家庭在日常生活劳动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增加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机会以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劳动实践场所三个方面展开。
其他文献
对于贵重气体和超高纯度气体的低温存储常采用无损存储技术,对存储压力进行准确和有效的预测是保障低温系统安全和实现无损存储的重要环节。采用均相模型对低温液氙无损存储
福建霞浦黄瓜山遗址是一处以黄瓜山文化为主体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4300-3500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石器、陶器、骨器、兽骨、贝类等大量遗存,为研究闽东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及沿海史前人类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研究以黄瓜山遗址出土的猪、狗、鹿、虎等18例动物骨样为对象,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考察了当地家畜饲养策略,并尝试探索了先民食物来源及生业形态等相关问题。10例有效猪骨的δ1
通过剖析系统虚拟机的运行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注解信息的系统虚拟机内存寻址优化技术。在译码阶段对源机器的寻址特点进行分析,获得相关的注解信息,在翻译阶段指导生成优化代
本文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为理论基础,结合“两个三角”、情态系统,借鉴语体语法、语法化、主观性与主观化、认知语法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运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