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主要培养服务于一线生产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不仅契合其发展目标,更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抓手。然而,现阶段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仍然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短板,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挥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阻力。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了解现阶段其在劳动素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探索有效的解决路径。研究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1.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分析框架;2.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3.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所存在的问题;4.培养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可行性路径。本研究重点对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分析框架进行阐述。基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对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分析,即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与品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每一维度的具体内容,以更细致地了解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现状。各维度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其中,劳动观念是灵魂,劳动知识是基础,劳动技能是关键,劳动习惯与品质是根本。在确定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分析框架之后,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对南京市四所中职学校的4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深入访谈了5位中职学校管理层、7位中职任课老师和8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经过对调查信息的回收和整理,系统分析了现阶段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现状。通过系统分析发现,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存在着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劳动形式存在不足和缺乏与校外相关育人主体的沟通与合作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可行性路径:1.建立健全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具体从中职学校管理层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开设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专题教育必修课程、加强文化课、实训课等课程渗透、建立劳动师资队伍、提高劳动素养在学生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五个方面展开。2.丰富学校劳动形式,如劳动组织开展“劳动周”、“劳动月”活动项目、以创新创业推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氛围等。3.形成家、校、社、企协同育人机制。具体从积极争取家庭在日常生活劳动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增加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机会以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劳动实践场所三个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