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提琴演奏活动是一种融心智、动作等为一体的复杂的活动,学习者除了依靠训练来获得技巧的发展外,更需要依靠其心理活动的指导。青少年在小提琴的学习过程中,处于身心发展的多变时期,因其所处年龄阶段而有着特定的心理规律及阶段性特点。在小提琴教学中,要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正常开展,就必须注意学生学习所存在的年龄差异性特点,应以对学生的正确认识为基础,重视并研究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引导和控制好学生的心理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本文力图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青少年在学习小提琴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从而找出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据大多数儿童在不同年龄表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划分学生心理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促进小提琴教学的科学化。本文的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青少年音乐心理发展简析。学生在小提琴学习中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可分为:把握音乐感觉阶段:幼年期(三、四岁~七、八岁);提高音乐表现力阶段:少年期(八、九岁~十六、十七岁);完整理解表现音乐阶段:青年期(十六、十七岁以后)。各阶段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心理不断发展,各有特点。各阶段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思维、音乐相象、音乐表现等音乐心理不断发展,各有特点。青少年音乐心理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第二章,小提琴教学的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章,教学目标与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它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小提琴课程中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有总目标、阶段目标与课时目标三种形式。教学目标的制定,确定了学生能力或倾向变化的结果,而任务分析,明确如何实现目标的途径。分别进行了三个阶段的任务分析,即由教学目标决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促进方法。把握音乐感觉阶段的小提琴教学中,教师应发展孩子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和突出兴趣培养;提高音乐表现力阶段,教师应着重想象力培养,并重视目标、榜样的树立;完整理解表现音乐阶段,教师应注意发展塑造学生的艺术个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第四章,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现代教育强调教育内容、方法与受教育者个性发展要求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小提琴教学中适用的教学法有:练习法、实践法、探究法、演示法等,“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小提琴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元的活动,它要求教育方法的随机应变,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保持积极探索和学习的心态,才能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上灵活自如。教学方式有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两种形式,二者均有优势与不足,应取其所长,避其所短,灵活运用。小提琴教师,会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因此,要了解青少年心理学相关知识,把握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