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波层析成像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物质迁移的重要通道,地震活动、构造活动和火山活动非常活跃,一直是地学研究的重点区域。为了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球动力学特征,更好地探索地震活动、构造活动和火山活动的机制,本文基于地震到时数据,利用体波层析成像技术反演得到该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利用云南省地震台网49个地震台站从2008年至2016年共9年的连续波形数据,依据国家地震台网数据共享中心公布的地震目录切出青藏高原东南缘及附近区域的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通过人工拾取得到4633个有效地震的42440个P波到时和27324个S波到时,再利用到时数据进行体波层析成像,得到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P波和S波三维速度结构。(2)根据青藏高原东南缘P波速度结构,结合其他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新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岩石圈物质从青藏高原往东南方向迁移,在北纬25°附近,岩石圈地幔部分被阻挡,但地壳部分继续向南迁移,同时分成了两条通道;东南方向通道的边界形成了小江断裂和红河断裂,西南方向通道的边界形成了澜沧江断裂和中缅边境;由于物质发生迁移,在迁移通道范围内形成了记录到的数以百计的6级以上大地震;腾冲火山区的火山活动与物质迁移通道也存在密切联系。(3)总体上看,大地震的分布是由两条物质迁移通道控制的。几乎所有的大地震都发生在物质迁移通道中。同时,很好地解释了没有明显断层的块体内部(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发生大地震的原因,即由物质迁移过程中内部物质的相互碰撞引发。更多的大地震发生在主要的走滑断层附近(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这是由东南方向迁移通道中的物质与旁边稳定物质的相对运动(碰撞、摩擦)引发的。(4)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由两条物质迁移通道控制。其中,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是由东南方向的物质迁移形成的,这也很好地解释了红河断裂的右旋特征和小江断裂的左旋特征;澜沧江断裂是由西南方向的物质迁移形成的。另外,思茅块体总体表现为P波高速,区别于川滇菱形块体的低速特征,应该属于印支块体。(5)腾冲火山区的地幔岩浆源很可能是从物质迁移通道与围岩形成的裂缝中上涌到地壳并到达地面的。这是因为,腾冲火山区位于西南物质迁移通道的西部边界上,同时,腾冲火山区下方地幔顶部存在低速异常。地幔顶部的低速异常很可能是地幔岩浆体。(6)本文利用腾冲火山地震监测台网9个地震台站和云南地震台网位于该区域的1个地震台站从2012年至2017年共6年的连续波形数据,通过人工拾取得到1235个地震事件的6975个P波到时和6685个S波到时,再利用到时数据进行体波层析成像,得到腾冲火山区上地壳的P波速度,S波速度和Vp/Vs三维结构。(7)通过Vp,Vs和Vp/Vs三维结构,参考腾冲火山区相对地热分布,以及世界范围内其他火山区的研究成果,本文发现腾冲火山区存在三个岩浆囊,这三个岩浆囊同时表现为高Vp/Vs值,P波高速异常,S波低速异常。参考腾冲火山区He3/He4分布,认为热海热泉下方的岩浆囊受到幔源岩浆的补充,其他两个岩浆囊没有补充或补充很少。(8)热海热泉区域表现为低Vp/Vs值,P波低速异常,S波低速异常,预示着热海热泉下方的地热储层内的水处于沸腾状态。热海热泉下方的地震活动是岩浆活动的结果。打鹰山火山与三个岩浆囊中的两个有连通,将来很有可能再次喷发。马鞍山火山下方没有发现与岩浆囊有连通现象,可能属于死火山。黑空山火山虽然与岩浆囊连通,但是岩浆囊没有得到幔源岩浆的补充,因此再次喷发的可能性较小。综上所述,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速度结构,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该地区的地球动力学特征,揭示了地震活动产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构造活动尤其是深大断裂的形成机制,以及腾冲火山区的形成原因。另外,本文利用腾冲火山区上地壳的Vp,Vs和Vp/Vs三维结构,结合地球化学的相关成果,描述了腾冲火山区下方岩浆囊的分布以及热海热泉、打鹰山火山、马鞍山火山和黑空山火山的状态。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低剂量LPS反复刺激下诱导牙髓干细胞发生DNA双链断裂的研究目的:探讨低剂量条件下脂多糖诱导牙髓干细胞DNA损伤方法,为研究脂多糖诱导牙髓干细胞DNA双链断裂及DNA修复提供实验模型。方法:10ng/ml脂多糖连续刺激牙髓细胞1、3、6次后,采取MTT及TUNEL分别检测其对牙髓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采用RT-PCR及免疫印迹检测γ-H2A.X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免疫荧光及免疫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非常小,又非常大。小是指它仅是行政诉讼制度中用来纠正错案的制度,启动监督的机会有限。大是指它是中国当前所有法律制度中,唯一一个行政权力、审判权力、法律监督权力有机会短兵相接的制度。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非常年轻,又非常古老。年轻是指这一制度随《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正式建立,至今不过28年历史。古老是因为自先秦时代我国就建立御史制度的雏形,对行政权力、审判权力加以监督。当前,我
三能级系统是由一个基态,两个激发态组成的能级结构。在量子物理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就是三能级系统。由于三能级系统比简单的二能级有更丰富的物理现象,且方便用解析的方法研究,所以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三能级系统中的相关现象。在量子光学中,有很多发生在三能级系统中的著名实验,包括电磁诱导透明,无粒子数反转的激光,相干囚禁,Aulter-Townes劈裂等。电磁诱导透明和Aulter-T
天然免疫是宿主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宿主通过量表达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体高度保守的分子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在结合PAMPs后,PRRs可以通过募集下游的接头蛋白和激酶来介导一系列的信号级联,促进I型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的表达。I型干扰素会介导抗病毒基因的表达,从而抵御病原的入侵和清除被感染的细胞。模式识别受体根据其结构、定位和功能,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包括Toll样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成功的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描述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的三种(强、弱、电磁相互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QCD)的正确性在高能量区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强相互作用在高能标有渐进自由的特点,其在低能量区的行为却不能用微扰论的方法进行精确计算。目前QCD在低能区非微扰的计算仍然需要依赖一定的理论模型。目前,实验中能确定内部结构的强子都是介子(qq)或
探究纳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对低渗油藏的适应性,本文从注入性、驱油机理、提高采收率幅度、工程适用性、经济适用性方面分析了纳米驱的特点并与三元复合驱为代表的化学驱进行了对比。本文通过测量并对比孔喉尺寸和纳米颗粒粒径并结合岩心注入性实验,分析了纳米驱的注入性。通过测量油滴接触角变化对比了两种体系的改变润湿性能力。从分子量和粘度两个方面评价了化学驱在低渗油藏中的注入性。在低渗(K<50×10-3μm~2)和
HDV核酶是一个长约1.7kb的基因组,该RNA分子的核酶区域长约85-nt。当HDV核酶与乙肝病毒(HBV)发生共感染时会加剧该病毒的毒性。HDV核酶主要通过形成一个双假结结构进而发挥其自剪切生物功能。该核酶区域的上游或者下游序列对HDV核酶在转录过程中的折叠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执行其生物功能的结构是一个假结结构。因此,我们将假结引入到主方程时序推广法中进而研究HDV核酶以及上、下游序列对其转录折
时空分析与建模一直是地理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时间和空间也是研究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地理过程变化的两个基本维度。空间事物在时、空维度上的关联,是探索时空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必要条件。在地理时空的研究背景下,空间邻域和时空邻域是研究局部空间关联的重要前提,反映了在时空变化的过程中,以时空个体为中心向周围扩展的特定时空域范围,代表了局部时空属性和时空特征结构,对地理事件发生、发展可能产生影
量子信息科学是将量子力学应用到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密码学等多个学科中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相对安全的量子信息输运和可靠的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在保密性和传输效率方面,相比于经典信息,具有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有很多可以实现量子信息输运的物理载体供选择,其中腔QED系统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进行量子信息处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验上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因为原子和光子的寿命长,具有很好的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