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审计师微观技术创新行为对宏观审计域秩序的影响。审计本质上为投资者保护的执行机制,然而,在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师被上市公司“绑架”了,审计合谋时有发生,重构审计域秩序为审计理论与实务界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秉承组织社会学权力范式,基于审计供给视角,首先构建一个审计域秩序共建的理论框架,然后以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加以验证。
审计域秩序是借鉴组织域秩序提出的一个概念。法国组织社会学认为,秩序就是组织域各行动者理性的回归,从而形成有组织的集体行动。组织行动者通过控制“不确定性”领域获得行动能力,行动者行动能力的合理配置及其有效规制,可以有效控制个人理性与集体行动的悖论,即形成有组织的集体行动。审计师是审计域的主要行动者之一,当资本市场出现重大会计丑闻时,人们自然把矛头指向审计师,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审计师为什么会欺骗投资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审计师缺乏行动能力,即组织社会学所谓的权力,也就是行动者的行动能力。在风险社会和法律制度缺失的大背景下,审计师内化审计域“风险管理”的客观需求,通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创新提升行动能力,从而引导审计域各行动者共建有组织的集体行动。审计域秩序共建的逻辑框架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创新→审计师行动能力→审计域新秩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审计理念、应用技术与实现路径的变革提升了审计师在审计域中控制不确定性的能力,即舞弊认识能力、组织执行能力和关系管理能力。这三大能力匹配综合为审计师在审计域中的行动能力。可以预期,随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及其“合法化”,作为审计服务供给方的审计师,他们有能力成为审计域秩序共建所依赖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域秩序必将得到有效改善。
本文利用中国A股资本市场数据,就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创新引导审计域秩序共建的理论预言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升了审计师的行动能力。实证结果显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更好地刻画了舞弊企业的行为特征;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后,审计师行动能力提高了,审计师根据“三方印证”技术发表了更多的非标审计意见,规避了更多的高审计风险客户。
(2)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改善了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域秩序。从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整体后果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审计质量提高了,上市公司可操控应计逐年递增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审计师根据可操控应计出具了更多的非标意见;审计师的经济地位改善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显著增加了,审计收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显著的风险溢价,随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高,其审计市场份额也得到显著增加。
总之,虽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是审计师个体行为,但它并不是对经济因素简单、片面的回应,它是审计师积极行动,以共建审计域新秩序,在法律制度缺失条件下,审计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行为对“高质量”审计进行了新的定义。正如组织管理所倡导的,“不怨天,而是尤人”,审计师的努力引导着审计域各行动者“理性”回归,他们有组织的微观行为自下而上地推动了整个宏观秩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