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对云南少数民族歌舞的“原生态”因素进行了深度开掘和提炼,并呈现给我们一场空前绝后的艺术盛宴。《云南映象》歌舞集的内容是当地的原态,表达的形式参入了都市的现代因素,用入时的舞台技巧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呈现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显现出其伟大的艺术蕴含和重要的艺术价值,更加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欲求。它深掘古老文化的地方特色,将民间舞的学术内涵,古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独特的魅力加以整合,为民俗民间艺术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为民族民间舞在中国舞蹈文化多元化格局中的振兴,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本文的主体框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创作背景及属性界定做一个全面的介绍。在自然生态中,各种资源开发空间越发窄小,自然生态面临危机,因此唤起众人对“原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其次社会的变迁带动了文化转型,追崇民族内在精神的原始回归成为当代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导向,注重外在物质化的文化模式弊端浮出水面;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流失都唤起各界人士对“原生态”资源的关注和挖掘。在第一部分的二、三小节中,对“原生态”概念理论及“原生态”歌舞的艺术实践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原生态”概念的源头及演变。第二部分着重对《云南映象》整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及“原生态”的特点给予归纳,其次从《云南映象》创作的技术角度挖掘出独特的艺术语言。第三部分是论文的重点章节,《云南映象》歌舞集中大量的的民间舞蹈来源于民俗仪式,整个歌舞集中,生活耕种、图腾信仰、祭拜神灵、节庆纪念、战争祈福等民俗仪式贯穿始终,论文将《云南映象》歌舞集中原始乐舞的仪式溯源和仪式特征提炼成文。最后将五个重点场幕的内容思想给予梳理。第四部分是对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的宏观展望,《云南映象》是对“原生态”文化的再生产,是社会发展下,民族文化内部的自觉呈现,通过成功的商业汇演,在文化市场中成功地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民族文化资本,从而《云南映象》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