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 使用三维CT技术测量我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胸腰椎椎弓根直径;2.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总结我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胸腰椎椎弓根直径的变化规律;3.结合我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胸腰椎椎弓根直径的变化规律对Lenkel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选择性融合范围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1.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0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治疗的4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45例患者T1-L5双侧椎弓根直径。分别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主弯顶椎所在区域、侧弯的Lenke分型、主弯角度、主弯柔韧度、主弯顶椎旋转度及胸椎修正将45例患者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T1-L5凹、凸侧椎弓根直径(Transverse pedicle diameter, TPD)及凹、凸侧椎弓根直径的比值(Transverse pedicle diameter ratio,TPDR)。所得数据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种影响因素下中国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T1-L5椎弓根直径的变化规律。2.将三例术后上胸弯失代偿患者分为一组,求T1-L5凹、凸侧TPD的均数及标准差(Mean±DD)。将该上胸弯失代偿组T1-L5凹、凸侧TPD及凹、凸侧TPDR分布规律与45例患者按照Lenke分型分组后各组T1-L5凹、凸侧TPD及凹、凸侧TPDR分布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存在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1.男性AIS患者T1-L5凹、凸侧TPD均大于女性患者同侧同节段TPD,在腰段(L1-L5)这种变化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年龄增大,AIS患者T1-L5凸侧TPD呈现由小变大再变小的变化趋势,T1-L5凹侧TPD呈现随年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位于上胸弯和主胸弯顶椎区域的T3和T8两个节段的凹、凸侧TPDR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表现为年龄越大,对称性越差;3.按照Lenke分型的各组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态均变现为凹侧TPD小于同节段凸侧TPD,且顶椎区域凹、凸侧TPDR值最小,即顶椎区域凹、凸侧椎弓根发育最不对称。Lenke1型和Lenke3型患者腰段凹、凸侧TPDR大于1,说明两组患者腰弯TPD不对称性为凹侧TPD大于同节段凸侧TPD。4.按照胸椎修正分组,对比正常组及胸椎前凸组患者T1-L5凹、凸侧TPD,发现正常组AIS患者绝大部分椎体凹、凸侧TPD均大于前凸组同侧同节段TPD,且T1-L5凹、凸侧椎弓根发育的不对称性仍是前凸组较为明显;5.按照主弯柔韧度分组,各组之间凹侧TPD、凸侧TPD及凹、凸侧TPDR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按照主弯顶椎旋转度分组,除0度组外,其余3组凹、凸侧TPD均表现为随顶椎旋转度增加而减小,凹、凸侧TPDR未发现明显变化规律。7.按照主弯Cobb角度分组,发现各组AIS患者T2-L4节段凹、凸侧TPD均随主弯Cobb角度增大而减小,凹、凸侧TPDR未发现明显变化规律;8.按照主弯顶椎所在区域分组,发现T1-L1节段TS-T11组凸侧TPD均大于T12-L5组,然而L2-L5节段T5-T11组凸侧TPD均小于T12-L5组,在凹侧除T2节段外,T5-T11组其他节段凹侧TPD均大于T12-L5组同节段凹侧TPD。9.上胸弯失代偿组患者与Lenkel型患者T1-L5凹、凸侧TPDR分布趋势具有一定相似性,与Lenke2型患者胸段凹、凸侧TPDR分布趋势极其相似。结论:1.AIS患者T1-L5双侧椎弓根直径的变化趋势与正常青少年大致相似,但其凹、凸侧椎弓根直径是明显不对称的,这一不对称性在顶椎区域表现尤为明显。2.男性AIS患者的椎弓根直径发育优于女性AIS患者,这一现象在腰段表现最为明显。3.上胸弯及主胸弯顶椎区域凹、凸侧椎弓根直径发育的不对称性受患者年龄影响,年龄越大则凹、凸侧TPD对称性越差。4.不同Lenke分型的AIS患者,胸椎椎弓根直径的不对称性表现为凹侧椎弓根直径小于凸侧椎弓根直径,但Lenke 1型和Lenke 3型患者的腰椎椎弓根直径的不对称性表现为凹侧椎弓根直径大于同节段凸侧椎弓根直径。5.伴有胸椎前凸的AIS患者的椎弓根直径发育普遍比胸椎修正正常的AIS患者差,且凹、凸侧椎弓根直径的不对称性前凸组患者更为明显;6.AIS患者胸腰椎凹、凸侧椎弓根直径均随主弯顶椎的旋转度和Cobb角度增加而减小,且凹、凸侧椎弓根直径的不对称性在项椎区域表现最为明显。但凹、凸侧椎弓根直径不受侧弯柔韧度的影响。7.以胸弯为主的AIS患者主弯TPD发育的不对称性大于代偿弯TPD发育的不对称性,以腰弯为主的AIS患者胸段代偿弯TPD发育的不对称性大于腰段主弯TPD发育的不对称性。8.Lenkel型术后上胸弯失代偿的AIS患者,如果术前测量发现其上胸弯凹、凸侧TPD具有很大差异,那么将上胸弯纳入融合范围可以减少术后上胸弯失代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