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嗅觉系统中,嗅球是嗅觉信息在大量传送到各种次级结构之前的最后处理阶段,是对嗅觉信息进行整合和编码的重要部位,因而对嗅球电生理的研究是了解嗅觉系统信息编码机制的基础。嗅球上的嗅小球中包含很多对嗅觉信息输入执行多种、不同操作的复杂微网络,在嗅觉信息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球周围细胞是参与嗅小球回路的重要中间神经元,它们在嗅觉信息处理中所起的功能还有待研究。球周围细胞存在很多亚类,不同亚类在功能上也存在差异,其中一个亚类在刺激下发放平台期电位。平台期电位型球周围细胞具有能够将嗅感觉神经元轴突的高频输入转化为低频输出的特性,很有可能参与了调控嗅小球活动的时序模式,这类细胞正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本论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平台期型球周围细胞、僧帽细胞及细胞间突触联结的嗅小球网络模型,为研究嗅小球回路在嗅觉信息编码中的作用提供研究平台,并初步分析发放平台期电位的球周围细胞在嗅小球网络中的作用。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嗅觉产生机理与嗅球解剖结构,详细介绍了嗅小球及其模型研究现状,并对球周围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建模进展进行了介绍;其次,详细介绍了建立的嗅小球网络模型所采用的神经元电缆模型、离子通道动力学模型、神经突触动力学模型以及建模工具软件;再次,介绍了网络模型中加入的各类细胞模型以及各类突触模型的参数设置,并对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了介绍;最后,在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初步分析研究了平台期型球周围细胞的作用,发现平台期型球周围细胞对投射到同一个嗅小球中的僧帽细胞的峰值发放同步有作用。本论文建立的嗅小球电生理网络模型为嗅觉神经系统编码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对嗅觉神经系统编码理论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