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装载病毒复制受Tet-on调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在乳腺癌荷瘤鼠模型中的治疗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ja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尽管传统治疗手段应用广泛,但因为缺乏肿瘤特异性,常会对正常细胞造成较大的毒副作用。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溶瘤腺病毒因其能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扩增,故称为条件复制型腺病毒。尽管经过优化和改进的溶瘤腺病毒已经用于临床治疗,但依然存在一些缺点,如免疫原性高,肝脏毒性大,瘤内注射时病毒感染肿瘤的范围有限以及腺病毒复制的安全性问题等。克服上述溶瘤腺病毒缺点的一个方法是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来装载和投送腺病毒载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非造血系统来源的成体多能干细胞,它可以从骨髓,脂肪组织,外周血,脐带血,骨,肌肉,软骨等多种组织中分离得到。在肿瘤基因治疗中,MSC因具有归巢性和免疫逃避等特点,常被用来作为投送治疗基因或者病毒载体的工具。当使用MSC作为溶瘤腺病毒的投送载体时,由于溶瘤腺病毒可以在MSC中进行复制,因此导致MSC的活力降低,如迁移与归巢的活力降低,最终影响MSC投送病毒的能力及基因治疗效果。所以使用MSC投送溶瘤腺病毒时,MSC的病毒装载量不能过大,需要与MSC的归巢活力保持平衡,即在不影响MSC迁移和归巢活力的情况下尽量增大病毒装载量,以获得最佳的基因治疗效果。构建一种病毒复制可以被调控的溶瘤腺病毒是解决这种平衡问题的关键。实施对溶瘤腺病毒复制的调控,可以控制病毒在MSC未到达肿瘤细胞之前不在细胞内复制,当MSC迁移到肿瘤组织后,再使病毒复制开启,这样可以在不影响MSC活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病毒装载量。该种方式可以精确控制病毒的释放,确保在MSC到达肿瘤组织之后释放病毒,进而避免病毒对正常组织和细胞的影响。使用MSC投送调控复制溶瘤腺病毒进行体内肿瘤治疗,可利用了 MSC的归巢和免疫逃避的优势,将病毒更加安全有效地投送至肿瘤组织区域,从而实现溶瘤腺病毒对肿瘤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实施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可以使人们对基因功能的研究和基于基因的疾病治疗变得更为细致精准。Tet调控系统因其安全有效被广泛地使用在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领域。利用Tet调控系统调控溶瘤腺病毒在MSC中的复制,是控制腺病毒复制的一个有效策略。腺病毒的复制起始于病毒E1A基因的表达,若能使用Tet-on系统调控病毒E1A基因表达,就可以实现对MSC中溶瘤腺病毒复制的调控,该策略将对MSC装载溶瘤腺病毒的肿瘤基因治疗奠定重要基础。因此本研究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从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意义出发,构建一种病毒复制受Tet-on调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并在体外测试该病毒的基础上,评估其在乳腺癌动物模型体内的治疗效果。为了完成上述的目标,本课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结果。(1)病毒复制受rtTA介导的转录激活型Tet-on调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测试:本研究构建了 3种rtTA介导的Tet-on系统,并构建了使用此3种Tet-on系统调控病毒ElA基因表达的病毒载体,包装成病毒后在细胞内进行病毒的复制检测。研究结果显示,3种rtTA介导的Tet-on系统无法有效调控病毒复制。采用Luciferase报告基因对失控原因进行探索分析,结果显示,rtTA介导的激活型Tet-on系统调控病毒ElA基因表达时,会受到ElA基因自身蛋白产物及腺病毒的某种组份的干扰,导致病毒复制调控失效。研究证实激活型Tet-on系统控制病毒复制的策略可行性较差。(2)病毒复制受TetR-KRAB介导的转录抑制型Tet-on调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测试:构建了 TetR-KRAB介导的转录抑制型Tet-on调控系统,及由该系统调控复制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检测了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及hMSC装载病毒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此类型Tet-on系统调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在肿瘤细胞及hMSC内复制可以得到有效调控,关闭该病毒在hMSC中的复制,可以将hMSC对腺病毒装载量提升一个数量级。(3)hMSC装载病毒复制受TetR-KRAB介导的转录抑制型Tet-on调控的腺病毒在乳腺癌MDA-MB-231荷瘤模型中的治疗研究:使用上述有效的复制受TetR-KRAB介导的转录抑制型Tet-on调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感染hMSC,利用hMSC投送该病毒对乳腺癌荷瘤裸鼠模型进行了体内治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装载该病毒的hMSC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并且抑制效果受到Dox的精确调控。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不同类型的Tet-on系统调控腺病毒的复制进行了研究探索。提出了病毒复制受rtTA介导的激活型Tet-on系统调控的条件复制腺病毒复制失控的原因;首次构建了病毒复制受TetR-KRAB介导的转录抑制型Tet-on系统调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证实该病毒在肿瘤细胞及hMSC内复制可以得到有效调控,可以将hMSC对病毒装载量提升一个数量级;首次利用hMSC装载病毒复制受TetR-KRAB介导的转录抑制型Tet-on调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对乳腺癌细胞荷瘤裸鼠模型进行了体内治疗,结果显示装载该病毒的hMSC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并且抑制效果受到Dox的精确调控。
其他文献
城市空间的发展演变是自组织和他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轨道交通站区空间所具有的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性、涨落等耗散结构特征,以及演变过程的非“特定”干预,表明其是具有自组织性的系统。而作为高密度、高价值开发的站区商业空间亦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统一体。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力下,站点地区日益成为资源聚集地。面对丰厚的“交通红利”,管理部门通常更看重站区空间的交通集散功能及“上帝视角”的商业价值,对于“站
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s)是公认的第六大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及绿藻中,现已发现70余种。BRs对植物的种子休眠与萌发、器官分化、维管组织发育、开花和衰老以及向性建成等重要的生长发育过程都起着调控作用。近些年来,拟南芥、水稻等种子植物中的BR合成代谢以及信号传导途径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有关非种子植物的BRs合成和信号途径的报道几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一句话说:“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中国发展的奇迹有目共睹,但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人们对发展的反思也从未停止。发展是什么?中国是怎样实现经济发展的?中国的经济发展用什么来测度?中国怎样才能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反思而开展,并在一定的发展理
高温超导体(HTS)自1987年被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发现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内容之一。单畴REBCO(其中RE是稀土元素,即Y、Gd、Sm、Nd等)超导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临界转变温度(Tc>90K)、强的捕获磁通密度(YBCO:Btr=17.24T,29K;GdBCO:Btr=17.6T,26K)、大的磁悬浮力(本实验室自行制备的REBCO(RE=Y,Gd,Sm)高温超导样品:FL>1
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一种分泌性的糖蛋白,由593个氨基酸组成,成熟的经过糖基化修饰的蛋白分子量约为88kD,而非糖基化的蛋白分子量大约为68kD。PGRN蛋白包含N端17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信号肽和其后的7个完整的及1个半完整的颗粒蛋白样结构域(granulin,GRN),从N端开始,这些结构域依次分别被命名为paragranulin,Granulin G、F、B、A、
古典舞是一门年轻化和独立性强的舞蹈艺术,积极吸收多种肢体运动当中的元素,并和古典舞进行有效结合,在呈现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融合传统的艺术美学知识,最终可以让传递出来的艺术特征更加独特,又可以满足中国古典舞艺术再创作的要求。在推动中国古典舞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戏曲元素,特别是戏曲舞蹈元素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丰富中国古典舞的作品,也可以促进二者取长补短,推动二者在艺术领域的发展。
期刊
肿瘤是目前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研究肿瘤发病原因,寻找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特异性药物和方法,是很多医学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领域。由于肿瘤细胞具有永生性的特点,而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和细胞凋亡的异常均可以引起肿瘤的发生。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凋亡具有清除多余及有潜在危险的细胞,保证机体内细胞的平衡的作用,从而保证细胞处于自稳状态;如果打破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则机体就会产生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
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一个具有多结构域和多重生物学功能的分泌型糖蛋白分子,广泛表达于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中。研究表明,PGRN除参与组织发育、损伤修复、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和免疫调控等生理过程,还参与一些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相关疾病和肿瘤等。PGRN通过与不同的分子相互作用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因此,通过探索PGRN相互作用分子对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
西北脆弱带(陕甘宁蒙接壤区)是我国具有重要生态、能源与社会意义的特殊区域,全球气候变化下西北脆弱带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与损失不断加大。有效防范西北脆弱带的气象灾害对本区域、我国西部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生态和经济意义。基于地球科学更具唯象的特性,对称性在自然灾害研究中已表现出重要的作用,其思维与方法对于自然灾害的研究与趋势判断将是一个新领域的探索。本文对西北脆弱带地区气象灾害的时空对称性结构与未来趋
红细胞(RBC)在人体细胞类型中最为独特。质膜是其唯一的结构组分,包含各种不同的抗原,运输和机械特性。RBC膜柔软灵活,富有弹性且易于形变。动态的细胞膜结构和力学特性密切相关。人类的某些疾病状态能够改变这些机械特性,反过来,也会影响RBC在血循环中的运输能力。量化RBC的力学机制,在纳米尺度精确探测其微观结构变化,这对研究血细胞循环疾病的致病机理尝试提出一些新方法。健康RBC,通过微血管循环时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