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目前的耕地利用情况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要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生产,同时也是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温饱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也不断地占用大量耕地资源,因此对宜耕未利用地的开发越来越重要。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主要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等。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最重要研究内容,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是我国补充耕地的有效途径。正确合理的开发宜耕未利用地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保障生态环境稳定。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评定土地对于某种土地用途是否适宜及适宜程度而进行的工作,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土地科学中的热点课题,是国土开发整治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依据。本论文对研究区内未利用地进行宜耕适宜性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研究了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等相关因素,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郧阳区为生态条件复杂的山地县城这一特殊性进行综合考虑筛选了土壤、坡度、水源条件等16种参评因子,确定各因素间的层次关系,并对各因素对耕地开发的影响比重进行分析,构建了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又构建了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评价模型,选取了多指标决策模型,运用统计分析法采用加权求和模型和极限条件法对评价因子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进行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运用专家打分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咨询长期致力于研究该方面问题的专家,确定各个参选评价因子,以及各评价因子间的重要性关系,通过YAAHP软件得到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关系,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进行了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评价,结合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评价模型,应用GIS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多种研究方法将郧阳区未利用地分为最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宜耕等级。根据未利用地宜耕等级划分成果,对未利用地宜耕开发潜力进行分区,对各乡镇分别统计未利用地宜耕面积分布状况。在本文的研究当中,重点研究了评价体系参评因子的选取以及权重的确定,并在传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因子,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合理,开发利用更具可操作性,能够取得更为为理想的效果。同时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