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5种基因型枸杞(宁杞1号、宁杞2号、宁杞3号、宁杞7号、0901)胚乳为外植体,进行枸杞胚乳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重点在于建立优良的胚乳离体培养技术体系,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枸杞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
1.建立了枸杞胚乳离体培养再生体系:
取材:选择宁杞2号为材料,在盛夏7月1日左右取其色变期果实;
预处理:4℃低温下预处理4d;
培养条件:光培养;接种密度为6~8块/瓶;
诱导培养基: MS+2,4-D0.5mg/L+KT 0.5mg/L;
诱导培养基中的成分:①蔗糖浓度:5%~8%之间。②活性炭:对胚乳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抑制作用。③胚因子:胚不是必需的,但其存在能大大提高诱导率,也可以用GA3代替胚培养,同样可以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
分化培养基:MS+6-BA0.2 mg/L+NAA0.01 mg/L;
生根培养基:1/2MS+6-BA0.01 mg/L+NAA0.1 mg/L;
实验得出,以上结果构成一个比较理想的实验体系。
2.本试验通过胚乳离体培养得到再生植株共10个株系,分别为宁杞1号2株,宁杞2号6株,宁杞3号2株。应用染色体计数法对10个株系枸杞胚乳再生植株根尖进行细胞学鉴定,发现不同植株的染色体倍性不尽相同,整体表现为倍性不稳定。可大致归为三类:第一类为二倍体水平植株,共5株,染色体数目在12~25之间;第二类是三倍体水平植株,共3株,染色体数目在18~36之间;第三类为混倍体,有2株。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枸杞胚乳再生植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11条引物在10份材料中扩增出63个标记位点,多态性位点占68.6%。通过供体植株与再生植株对比,发现宁杞2号、3号的部分再生植株(2-C、2-H、3-B)在DNA水平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异。
经过鉴定后,目前对3株再生植株进行了炼苗移栽,目前长势良好,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