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颅脑CT征象三方面指标的关系,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临床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19例,男性66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2.78±12.66岁;中医辨证为风火上扰证34例,痰热腑实证25例,风痰火亢证22例,风痰瘀阻证24例,阴虚风动证1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在入院后翌日测定CRP含量;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根据颅脑CT征象,记录测量出血量、出血部位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是否移位。
结果:(1)出血性中风中医不同证型患者的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出血性中风中医不同证型在出血部位分布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出血性中风中医不同证型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除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和风痰瘀阻证、风火上扰证和阴虚风动证、风痰火亢证和风痰瘀阻证、风痰火亢证和阴虚风动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个证型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4)出血性中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破入脑室率的分布不同,中线结构移位率的分布不同。(5)出血性中风中医不同证型患者在脑CT征象等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1)出血性中风中医不同证型与出血部位无关,与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以及中线结构是否移位存在一定的关系。(2)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脑CT征象等级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出血性中风的脑实质损害程度。(3)出血性中风中医不同证型反映的脑实质损害程度不同。(4)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脑CT征象等级可以作为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参考的客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