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江西省赣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喀斯特地区为对象,系统地从土壤团聚体干筛、湿筛、去除不同胶结物质后的团聚体分布特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不同胶结物质间的相关性以及土壤不同崩解机制进行研究,解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及石漠化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团聚体的崩解机制主要是土壤快速湿润时,挤压团聚体孔隙中的闭塞空气而产生的压力,且土壤团聚体初始粒级越小,团聚体的破坏也越小,即土壤团聚体粒级越大越容易遭到雨水等外力因素的破坏。  (2)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团聚体中,>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表现为:山地黄红壤>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山地矮林土。不同胶结物质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表现为:DCB处理>糖类处理>DOM处理。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山地黄红壤>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山地矮林土。团聚体的崩解机制排序为:消散>微裂隙>机械崩解。不同土壤类型湿筛团聚体稳定性与不同有机胶结物质及粘粒相关,而与不同形态的铁铝没有相关性;>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不同有机胶结物质、络合态铝和土壤粘粒含量相关,而与不同形态铁、游离态铝及无定形态铝没有相关性。  (3)喀斯特地区主要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壤团聚体定性表现为:石灰岩发育的土壤>白云岩发育的土壤>灰质白云岩发育的土壤,不同湿润速度处理后的稳定性为:MWDSW>MWDWS>MWDFW。不同崩解机制下的团聚体稳定性因初始粒级的不同而不同,>1mm粒级的团聚体稳定性主要与络合态铁铝有关,而<1mm粒级的团聚体稳定性主要与游离态铁及无定形态铁存在相关性。不同胶结物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作用为,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发育的土壤为:游离态氧化铁铝>糖类>可溶性有机质,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为:游离态氧化铁铝>可溶性有机质>糖类。  (4)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为稀疏灌丛最差,其次为坡耕地,复合植被较小,其余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均较好。不同湿润处理后稳定性为:MWDSW>MWDWS>MWDFW。>2mm团聚体含量与络合态铁、可溶性有机质、糖类、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1mm、1-0.5mm、0.5~0.25mm、0.25~0.15mm及0.15~0.05mm团聚体含量均与可溶性有机质、糖类及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0.05mm团聚体含量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5)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为:林地>灌丛>草坡。不同胶结物质对团聚体的影响表现没有规律性,去除胶结物质主要是对>2mm粒级的团聚体起主要作用。
其他文献
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地区,耐寒且耐干旱和盐碱,花瓣反卷鲜红色,鳞茎可食,是一种兼具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的植物,也是百合抗性育种的重要亲本。  
果树林下间作其他植物,可以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果实品质,但是不同林下植物对上层果树的影响还少有研究,本文通过对皖北地区苹果与银杏苗、石榴苗、桃苗、白术、辣根等植物间
采用野外定位测定和采样室内分析的方法途径,对安徽枞阳县大山林场7年生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幼树叶片的光合、荧光及抗寒特性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从春夏秋冬不同
菊花(Chrysanthemum grandiflorum Ramat.)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用途和栽培地域极广,在现代花卉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壤盐渍化已经严重影响菊花生产和品
根系直接与土壤接触,从根本上影响着养分从土壤进入植物体的过程。特别细根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活跃部分之一,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较敏感。根际是土壤水分和矿物质进入根系参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