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益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为重庆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深入实施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建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从工程的实施对农民体育参与的影响来看,工程建好以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村干部及村民对体育健身活动的态度,使得村干部及村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有所增强。但是总体而言农民对健身的认识水平仍然偏低,多数村民参加锻炼的意识仍然较差;工程建好以后参与锻炼人群的比例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体育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农民的参与程度仍然较低,且参与人群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男性村民居多,老年人和妇女相对较少,工程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虽然农民体育参与的频度和持续时间远没有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产生的实际锻炼效果较好,对村民的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工程的实施对村落文体活动开展的影响来看,乡镇文化站和各村落自主开展文体活动的主动性差,仅有少量的村落依托工程开展了文体活动。在开展文体活动的村落中,开展的频度也不尽人意。但是总体而言,相比工程建设前,村落开展文体活动的次数增多,部分村落还积极组织开展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动,发挥工程的“杠杆效应”;由村委会和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的活动很少,主要是小型的“篮球赛”和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村委会环节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村落文体活动的开展方式以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为主,主要是坝坝舞等一些特色体育项目。当前村落文体活动的组织者主要是退休干部(教师)和文体活动爱好者,大学生村官在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部分村落探索出适合各村落实际的文体活动开展的方式,为其他村落文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例如利民村村落“文化体育服务队”的组建,大地村坝坝舞等特色项目的开展以及谭家坝村篮球队的组建等。从工程的实施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影响看,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问题,为村民健身提供便利。但是总体上来讲农村场地设施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工程对基层体育组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村一级。一是诱发了政府村级体育组织的出现,二是促进了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类团体的发展。“文体中心户”的出现和利民村“文化服务队”的成立与工程的实施密切相关;此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不仅催生了新形式的体育骨干力量,而且激发了体育骨干开展体育活动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工程的实施对村民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村民的行为习惯,参与锻炼人群增多,促使村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同时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从工程实施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看,工程载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邻里之间、家庭之间、干群之间和村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对改善农村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干群关系、村落关系有积极的作用。从工程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看,工程载体的出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仅改善村居环境,增强村落归属感,而且营造健身文化氛围,促进健康村落文化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