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装配式结构研究与应用日益增多,在其设计中,拆分设计是关键的一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的技术的兴起,可以对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将多专业进行联系,改变建筑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BIM技术与部分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拆分设计相结合,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拆分设计。查询相关资料,对部分装配式结构的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并结合BIM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从建筑整体为出发点的拆分思路,重点研究了基于BIM技术的部分装配式框架结构的自动拆分程序设计,主要功能有:1)对同层的同类型的构件轮廓进行批量化拆分和钢筋的编辑;2)设定预制构件命名规则,对复杂构件的智能命名。使用BIM成熟度评价模型模型(BI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BIM CMM)对本方法评分是47.63。本文主要工作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通过对BIM技术特点和相关软件进行了解,查询相关文献,对现有的BIM技术在部分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拆分设计应用进行总结,存在不能批量拆分构件、拆分程序智能化程度低和拆分后模型精度低的问题。对部分装配式结构体系进行总结,参考相关资料,提出制定拆分原则的6点注意事项。借鉴BIM在装配式项目中拆分设计应用,确定从建筑整体为出发点,面向整体模型,对构件拆分的思路。拆分模型前,需要建立BIM模型、进行多专业间的碰撞检测和建立少量构件族。详细地介绍Revit中的可视化编程插件Dynamo,进行二次开发,完成部分装配式框架结构中梁板柱自动拆分程序的设计。首先使用Dynamo对部分装配式框架结构中梁板柱的轮廓进行拆分处理。然后对预制构件钢筋进行编辑,使构件钢筋甩筋合理、定位准确。再次用Dynamo编辑运行空间,实现预埋件的自动布置。最后辅以Tekla完成预制墙板的拆分与深化设计。借鉴UNIFORMATII体系,完成预制构件编码标注,使用Dynamo对预制梁板柱进行批量化、智能化地命名。本文以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民居为背景,研究并应用此种设计方法。创建BIM模型,对其进行拆分设计,碰撞检测优化模型,形成合理的设计模型。论文还对该工程的建造过程进行模拟,使用Navisworks对节点的安装过程、管线敷设和工期管理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