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榄香烯联合IGF1受体抑制剂对尤文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机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fj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尤文肉瘤(Ewing,s sarcoma,ES)是一类恶性程度高极易转移的肿瘤,好发于青少年,病灶常见于长骨末端和软组织。近年来,随着治疗手段研究的深入,对局限性尤文肉瘤的治疗有了明显改观,但是发生转移和局部切除复发的患者仍急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目前,靶向治疗给多种肿瘤,尤其是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在尤文肉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潜在的治疗靶点,而靶向IGF1R已经针对尤文肉瘤正在进行临床实验,并且发现对部分病人有效。遗憾的是耐药和复发成了靶向IGF1R在尤文肉瘤治疗中的瓶颈,因此提高IGF1R抑制剂和抗体的药效,减少耐药和复发,才有可能使其在尤文肉瘤中应用。天然产物在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β-榄香烯是从姜科植物莪术中提取的化合物,对许多肿瘤有杀伤作用,且毒副作用小。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有:减缓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目前关于β-榄香烯对尤文肉瘤的作用,或对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诱导的细胞增殖作用尚未见报道。本课题联合β-榄香烯和无效浓度的IGF1R抑制剂处理尤文肉瘤细胞,以弄清β-榄香烯是否能够提高IGF1R抑制剂对尤文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探索在尤文肉瘤中联合应用二者的可行性,并对处理后细胞内凋亡、自噬相关通路进行研究,以弄清作用的分子机制,有望为尤文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线索。方法:采用两株尤文肉瘤细胞系(A673和MHH-ES1),以β-榄香烯和IGF1同时处理细胞,通过体外细胞毒实验观察β-榄香烯对IGF1诱导的尤文肉瘤细胞增殖作用。联合应用β-榄香烯和无效浓度的IGF1R抑制剂处理细胞,通过体外细胞毒实验观察对尤文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重要分子的活性及凋亡、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IGF1处理可诱导A673细胞增殖,同时用β-榄香烯处理后,细胞增殖受抑,而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MHH-ES1细胞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2.联合β-榄香烯和无效浓度的IGF1R抑制剂(PPP和NVP-AEW541)处理尤文肉瘤细胞A673和MHH-ES1,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且抑制效果明显强于β-榄香烯和IGF1R抑制剂的单独处理。3.联合β-榄香烯和无效浓度的IGF1R抑制剂(PPP)处理尤文肉瘤细胞A673后,AKT、PRAS40和S6蛋白的磷酸化受到明显抑制,PARP活化型水平增高,LC3I向LC3II转化增强且Atg7表达水平下调。结论:β-榄香烯对IGF1诱导的尤文肉瘤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β-榄香烯和IGF1R抑制剂联合处理尤文肉瘤细胞可明显提高IGF1R抑制剂或β-榄香烯的杀伤作用;β-榄香烯和IGF1R抑制剂联合处理尤文肉瘤细胞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诱导凋亡和自噬相关分子活化。有望为尤文肉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乐山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渠道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怨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发病最高的癌症,不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对她们的心理和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临床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在乳腺癌早期及时发现并有效治
<正>泰国和柬埔寨是中南半岛上的邻国.泰柬两国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化上同源于“印度文化圈”,信仰小乘佛教.在人种、语言、宗教、文化以及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经济
<正>当今世界上有3种类型的检察制度: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的检察制度;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检察制度。在这3种检
传统的生产方式,从生产、消费到垃圾处理,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方式,浪费大量的资源,产生大量的垃圾。而现代循环经济所倡导的是“从摇篮到摇篮”、“从资源到资源”的资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对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进行序贯评价的价值。方法对2例诊断为Leigh综合征的患者脑部病变进行基线及随访水平的扩散加权成像(DWI),脑灌注成像及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如期建成是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对中国发展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以及实施货物进出口零关税等关税优惠措施有着巨大
研究背景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原发病例中75%属于浅表性膀胱癌(TIS、Ta或T1期),浸润性膀胱癌占了原发病例中的25%(T2-T4期)。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两种方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损害。方法 :对64例尿毒症患者的血压、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55例(86 %) ,胸片示心脏扩大32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