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圈是一国经济发展从起飞到发达的空间形态或空间单元。就城市发展状态和模式而言,在进入城市圈域的前后发生了很大区别,进入城市圈域就意味着进入了“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新阶段,城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来自于“联网发展”的城市圈域[1]。因此,冲破行政区划的空间限制,以经济区划来重新整合不同类型、不同能级城市的发展资源,才能取得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效益。研究发现,在这一新阶段,城市应当服从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取向,在圈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按照新取向调整其产业布局,才能实现依优势互补来配置和使用生产要素,共享由于发展而带来的“红利”。同时,城市圈域经济发展、建设规划、环境保护等事务的管理,需要通过各成员城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来解决发展中的利益冲突,实现新的利益均衡状态。在已有研究中,基于城市圈约束的城市合作能级评价无成熟的研究模式可供借鉴,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相对较困难。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考察城市组团发展过程中各要素共同演进的关系,在回顾国内外已有城市合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专家打分定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定量研究相结合,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经济势能、圈内城市的功能层级、典型样本城市的合作能级三个问题集中进行评价和分析,旨在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