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前陕西省振兴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苹果生产效益的不断提高,果农普遍重视化肥投入,果园多施氮、重施磷、少施或不施钾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养分供应比例失调,肥效差,单产低、品质不良,限制了陕西苹果产业的进一步良好发展。针对果园养分管理中氮肥用量偏高和钾肥用量不足的问题,本研究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寻求减少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二是通过果园钾肥肥效试验,探究钾肥施用的适宜用量、种类和时期。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生态区苹果生产对水肥一体化的响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NPK传统、NPK水肥和1/2NPK水肥对渭北旱原和关中平原两个生态区苹果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因生态环境条件不同,苹果生产对水肥一体化的响应也不同。渭北旱原,与NPK传统相比,NPK水肥使苹果增产13.0%,果实硬度增加10.6%,糖酸比提高19.1%,果实N、P和K累积量分别增加36.0%,75.3%和44.8%,PFP提高14.3%,而当肥料用量减少50%时(1/2NPK水肥),苹果增产不显著,说明水肥一体化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但实践中可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关中平原,与NPK传统相比,肥料用量减少50%时,1/2NPK水肥产量增加26.2%,糖酸比提高16.9%,果实N、P和K累积量分别增加41.8%,98.9%和58.9%,PFP提高152.6%,可见,关中平原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保证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可降低肥料用量近50%。2.钾肥用量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在氮、磷施用量一致的前提下,设置5个施钾水平,用量依次为:0、0.15、0.30、0.45和0.6kg K2O/株,研究其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能显著提高苹果产量,增幅达14.9%~42.8%。随着钾肥用量的不断增加,苹果产量、钾肥农学效率(AE)和贡献率(FCR)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钾肥用量为0.30kg K2O/株时,三者均达到最佳效果。钾肥用量对果实品质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果实可溶性固性物、维C、可溶性糖及糖酸比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钾量为0.30kg K2O/株时,含量均较高。增施钾肥有效地增加了苹果叶片百叶鲜重和叶绿素值,提高了叶片及果实中钾含量,同时也促进了树体对N、P养分的吸收。综合考虑不同钾肥用量下苹果产量、品质、钾肥利用效率等因素,盛果期果园施钾0.30kg K2O/株时肥效最佳。3.钾肥品种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初步探讨了两种不同钾肥(氯化钾和硫酸钾)施用对苹果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氯化钾和硫酸钾作为供钾品种对苹果产量、品质及钾肥农学效率(AE)与肥料贡献率(FCR)的影响效果相当,二者间差异不显著。但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选择价格较低的KCl作为果园钾肥品种效益更佳。从长远来看,二者肥效的差异还需进一步研究。4.钾肥施用时期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时期对苹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钾肥施用时期对苹果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与传统习惯(100%基施)相比,50%基+50%膨大期、50%花+50%膨大期和100%膨大期施钾增产效果显著,增幅分别为26.1%、27.6%和20.5%,同时三处理苹果单果重和优果率也较高。可见,膨大期追施钾肥能有效促进果实膨大,显著增加苹果产量。50%基+50%膨大期施钾提高了果实糖酸比和Vc含量。就叶片和果实养分含量而言,50%基+50%膨大期和50%花+50%膨大期施钾叶片与果实中养分含量较高,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可见,果园钾肥基施和追施并重时肥效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