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离子化氨基酸离子的红外解离光谱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光子解离与质谱技术结合的方法常用于研究非共价复合物离子在气相中的结构,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红外光子解离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在排除溶剂干扰条件下研究生物及有机分子的结构及动力学特征。过去的十五年里,人们采用这种技术研究了很多金属离子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的体系,其中电喷雾电离是最为广泛使用的离子化方法。另外一种软电离方式-基质辅助激光解离技术则由于其产生的非共价化合物种类较少,故而很少和IRPD技术结合研究生物有机分子在气相中的结构。然而,在合适的基质下,MALDI电离技术的高灵敏度、高耐盐度以及方法简单等优点会突显出来。  本文以石墨烯为基质,采用MALDI电离技术获得了[His+Rb]+、[Lys+Rb]+、[Arg+Rb+K-H]+和[Lys+Rb+K-H]+稳定的离子信号。并将可调谐红外激光器的红外激光引入到傅里叶变换质谱仪的分析池中,通过观察目标离子的光解离质谱获得了相关体系在2700-3700 cm-1范围内的红外解离光谱。我们进一步对所研究的体系进行了相应的理论计算找到能量最低,理论光谱与实验光谱最吻合的构型。对于[His+Rb]+和[Lys+Rb]+体系,研究结果均表明理论计算的最低能量构型的光谱与实验光谱能较好的吻合。但考虑到所研究的体系的复杂性,更广泛的构型搜索还是需要的。
其他文献
能量积聚碰撞(EPC)作为原子与场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是提供原子结构及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信息的有效手段,对激光辐射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原子分子物理及星际空间过
学位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委工作中的具体化。严格“会议决定”的方法和程序 ,是确保党委决策正确性的重要环节。为此 ,必须深入调查
集合双光子激发荧光与二次谐波的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具有共聚焦显微术的优势,其采取后向收集信号,能同时探测物质的结构特性以及各成分的谱线信息,该成像技术可为临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