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文化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自出现伊始,这一文化现象便因其商业性、通俗性、娱乐性等特征而得到迅速发展,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正由于这一原因,大众文化自从产生以来就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大众文化也迅速兴起。大众文化作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甚至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的流行文化。 大众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旨在厘清大众文化的概念、特征,全面把握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产生、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而提出规范大众文化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本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旨在论述大众文化尤其是中国大众文化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其特征。本文认为,大众文化在中国产生发展有一个对国外大众文化从模仿到本土化的过程。本文要深入剖析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技术基础、受众基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既具有商业性、消遣性、强渗透性、意识形态性等大众文化的共性特征,又具有社会主义性、人民性、民族性等中国特色。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大众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积极方面讲,大众文化有助于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渠道,这也有助于社会大众统一思想的形成。与之同时,大众文化又具有冲击、弱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消解精英文化的副作用。大众文化的这些消极影响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本文的第三部分就如何发展中国特色大众文化,消解其负面影响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规范大众文化自身的发展同时,努力发挥受众的主体作用,并利用大众传媒、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从而达到发展中国特色大众文化,增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文化环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生命线”作用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