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民用燃烧源排放颗粒物成分谱特征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物是大气气溶胶中的一类悬浮微粒,对环境空气质量、城市能见度以及人体健康均会产生影响。颗粒物来源解析是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基础,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的颗粒物本地化源成分谱可较好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本文对小型生物质炉灶(薪柴)、中型生物质锅炉(生物质成型燃料)、小型燃煤锅炉(散煤)及小型蜂窝煤炉(蜂窝煤)这四类典型民用燃烧源排放颗粒物样品进行实地采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和有机碳/元素碳气溶胶分析仪分别对样品中的元素、离子和碳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典型民用燃烧源的化学组分源成分谱,运用灵敏度矩阵(MPIN)得到各类民用燃烧源的标识组分,结合特征比值法及碳质亚组分分析对典型民用燃烧源排放特征进行了辅助判别,探讨了其环境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型生物质炉灶排放较高的组分是Ca2+、Cl-、SO42-、K+、OC和EC,其中最高的组分是EC(11.42±3.21%);中型生物质锅炉和小型燃煤锅炉中排放较高的组分是K+、SO42-、EC和OC,其中最高的组分都是OC,分别为44.97±7.43%和41.09±21.72%;小型蜂窝煤炉排放较高的组分是OC、Cl-、NH4+和SO42-,其中最高的组分 SO42-(10.23±6.78%)。2.小型生物质炉灶、中型生物质锅炉、小型燃煤锅炉和小型蜂窝煤炉的标识组分分别为K+、Na、EC和NH4+。相关性分析中,除中型生物质锅炉与小型燃煤锅炉之间,其余各源的成分谱之间具有显著差异。3.小型生物质炉灶K+/OC的值(0.658)远高于其他三类源(0.011~0.059);小型蜂窝煤炉OC/EC的值(15792.33)远高于其他三类源(0.57~11.22);小型生物质炉灶的Cu/Sb及Zn/Sb、中型生物质锅炉的Cr/V及Ni/V、小型蜂窝煤炉的Zn/Pb分别是四类源的最高水平,小型燃煤锅炉除As/V外其余元素比值均为四类源中最小;碳质组分的亚组分百分含量分布中,小型生物质锅炉EC1为高载荷组分(67.83%),中型生物质锅炉OPC为高载荷组分(50.77%),小型燃煤锅炉以OC3、EC1和OPC为主,小型蜂窝煤炉以OC2、OC3、OPC为主,含量均在30%左右。4.四类民用燃烧源颗粒物排放系数从大到小为:小型燃煤锅炉(9.61g/kg),中型生物质锅炉(1.81g/kg),小型蜂窝煤炉(0.77g/kg)和小型生物质炉灶(0.70g/kg)。两类燃烧生物质的锅炉中K+、Ca2+、Mg2+的排放系数较高,小型燃煤锅炉OC、EC、F-和NO3-的排放系数较高,小型蜂窝煤炉的NH4+、Cl-、SO42-排放系数显著高于其他三类源。5.2017年长治市四类典型民用燃烧源颗粒物总排放量为13445.18吨,从大到小依次是:散煤(10962.59吨)>蜂窝煤(1904.53吨)>薪柴(378.8吨)>生物质成型燃料(199.26吨)。民用燃烧源在大气颗粒物中占比较大,需重点治理,尤其是对民用燃烧源排放贡献率最高的散煤和蜂窝煤燃烧,应加强管控力度。
其他文献
目的: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与年龄因素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成为了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绝经后骨质疏松更为突出。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从未停过,但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分析糖尿病(DM)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像特点,探讨DM患者ISR的机制,为DM是否是ISR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为ISR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
本试验以山西交城县’香玲’、’扎343’、’晋香’和’中林1号’ 4个来源不同的核桃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核桃叶片的光合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以及核桃果实发育中后期外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逐步推动了电信运营商网络带宽做宽做大。在固定网络接入方面,普通用户网络接入带宽从512K、2 M、4M、8M和10 M持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s)是一种新型抗肿瘤纳米载药体系,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载药量高、稳定性良好且易于药物释放等特点,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紫杉醇(PTXL)是有丝分裂时
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校园暴力不仅给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间接给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破坏,为教学者的校园管理带来更加严苛的要求。从校园暴力的远期影响来说,它将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是影响校园正常管理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校园暴力行为包含躯体暴力和心理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部及外部合理影响范围,以自我、学生、老师为主体,对身体、精神、财产等造成侵害,可通
土壤侵蚀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生态学过程,它与植被长期相互作用下的动力学变化是当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论文针对坡面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和植物生长过程,构建了植被-土壤-地表水-壤中水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带状植被斑图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以及植被带构建对降低水力侵蚀的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Klausmeier、Rietkerk、Gilad、Saco等植被斑图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修正地形对地表水扩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电网企业的监管模式和盈利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可计提收益的有效资产成为决定电网企业准许收入的核心要素之一。在目前电网输变电工程的投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工程的可研估算与初设概算、竣工决算之间投资节余较大的问题,工程投资无法在项目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这种情况不利于电网企业的有效资产管理,也影响下一轮监管对企业投资额度的核算。因此,如何在逐渐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提高投
负荷预测是制定发电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负荷预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中后期。最早应用于负荷预测的是统计学,其中最为经典的是回归分析法。随着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传统通信网络的网关,是提供便捷信息交互服务的关键。鉴于WSN在某些应用场景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远距离传输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