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对菘蓝的遗传转化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菘蓝组织培养条件的选择,找到了菘蓝外植体(子叶和下胚轴)直接再生芽的最佳激素配比(MS<,0>+BA1mg/L+NAA0.2mg/L).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分别含G418(遗传霉素)和Kan(卡那霉素)的菘蓝外植体再生培养基,考察菘蓝外植体的敏感浓度,结果表明菘蓝外植体对G418比对KaN更敏感,20mg/L的G418是转化菘蓝合适的筛选浓度.以菘蓝的子圳和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叶盘转化法进行菘蓝的遗传转化,并以未转化的相同外植体同法操作为阴性对照.经过共培养、选择培养和生根培养等步骤,获得了菘蓝的对G418的再生抗性植株,子叶再生频率为15.3%,下胚轴再生频率为23.1%.对获得的再生抗性植株进行分了生物学检测,PCR结果表明抗性植株在目的位置(805bp)处出现条带,而未转化菘蓝在相应位置出现条带,初步表明pta基因已转入菘蓝基因组.抗性植的PCR阳性率为37.4%.选取四株PCR阳性株按SDS法提取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分别采用EcoR I和Sac I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总DNA,结果表明1、4号样品出现一个条带,2、3号样品出现两个条带,未转化的菘蓝未出现任何条带.取上述四个样品以TRIzol法提取总RNA,进行Norther杂交分析,以未转化的菘蓝总RNA为阴性对照.结果四个样品均出现杂交条带,而阻性对照未出现杂交条带.分子检测的结果说明外源pta基因已经整合进行入菘蓝基因组,1、4号样品为一个拷贝,2、3号样品为两个拷贝,pta基因在菘蓝中能正常表达.将经过鉴定的转基因菘蓝无菌苗从培养容器中取出,洗净要命上附着的培养基后,室温条件下培养在营养液(MS培养基大量元素稀释50倍)中,半个月后即有较多的根生出.将完整的转基因菘蓝苗移入移栽基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等量混合)中,每天喷施营养液3次,并用保鲜袋罩住菘蓝苗以保持湿度,两周后菘蓝苗即可移栽大田正常生长,移栽成活率达到100%.在装有不含糖的MS培养基的容器中,以转基因和非转基因菘蓝的叶征作为受试材料,采用桃蚜(Myzus perisicae)作为受试昆虫,考察转pta基因菘蓝的抗虫性.两周后统计,平均蚜口密度抑制率为32.6%,与未转基因的菘蓝相比,转基因菘蓝具有明显提高的抗蚜虫活性.
其他文献
目的: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2(TRPM2)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在神经和免疫系统中都高度表达,它作为一种氧化应激损伤的效应器,能够被二磷酸腺苷核糖(ADPR)
一条弯弯曲曲的街道,一直往深处延伸,街道的尽头显得窄小、幽深,一个挑着竹筐的老人,慢悠悠地从街道深处走出来,他高声吆喝着,“卖秧苗子哟——卖秧苗子哟——”那声音传到老街的石墙上、木门上,又折转回来,在清幽的街面上回荡。  一家挨着一家店面,大都关闭着,有几家虚掩着,有一户人家的门很破旧了,上面蜘蛛拉了网,一把古老的铜锁紧紧地锁着,门的拉手也是铜的,两个很大的圆环,很讲究。铜锁和铜环,似乎有着某种默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的严重并发症,与其相伴的渗出、出血、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可严重破坏眼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患者视力障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性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东亚地区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这种差
研究背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环加氧酶(COX),阻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经典的非甾体抗炎药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毒副反应,尤其在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需长期用药的患者中表现更为突出,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0世纪90年代初,Xie等研究发现,COX存在两种形式:COX-1和COX-2。COX-1为结构型酶,主要存在于正常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