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有关白内障的病因学研究,尚远远滞后于临床需要。目前对于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但手术后数年内后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或角膜损伤等发生率较高,通常难以根除:现临床上多种用于治疗白内障的药物,由于缺乏对于白内障生成机理的完善依据,使仍在广泛使用的诸多药物存在不少缺陷:有效率较低、针对性差,有些还有较大的副作用。为此,亟待进一步探明白内障发病机理、找出影响晶体透光性的易感蛋白,作为治疗和预防白内障的有效靶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药物,以达延缓晶体老化和预防、治疗白内障的目的。 我国面临人口增长及老龄化趋势加重的严峻局面,更加需要大力加强对白内障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努力控制和减缓由此带来的白内障发病率上升的趋势。 临床研究表明,在各类白内障病例中,由老化所引起的老年性白内障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晶体老化过程中逐渐出现的变性浑浊,又称变性白内障。在美国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约占95%。 晶状体的功能是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产生视觉。晶状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蛋白质,它的透明度是由恒定的水分含量、高浓度的水溶性蛋白质以及晶体蛋白的正确结构和复杂的新陈代谢来保持的。晶状体干重的80%~90%是蛋白质,每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维持晶状体透明性的分子基础。α族晶体蛋白具有特殊的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作用,对于维持晶状体的正常结构起着关键作用:另外以β B2为代表的高含量的晶体结构蛋白亦对晶状体的结构及其正常透光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分子伴侣,是指一类能够介导其它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装配,以保护该蛋白质的活性,但它本身却不是有功能的最终装配产物的组成成分。但是,α族晶体蛋白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分子伴侣作用的蛋白,它不仅具有分子伴侣活性,而且也是晶体中最重要的结构蛋白之一。 α族晶体蛋白的含量在老化过程中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其分子伴侣活性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