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包埋神经干细胞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干细胞的低温保存对临床医学的细胞移植以及建立干细胞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是在选用传统慢速冻存方法的同时将细胞包埋入鼠尾Ⅰ型胶原中,建立新型的冷冻体系。实验中采用单一的DMSO溶液作为冷冻保护剂并考察了不同浓度的DMSO导入过程中体系外部溶液主体浓度的变化,从而推算出胶原-细胞体系内部的DMSO平均浓度,进而确定最优的冷冻保护剂浓度以及胶原浓度。实验中选取的胶原浓度分别为0.5mg/ml,1.0mg/ml和1.5mg/ml,DMSO浓度分别为15%(v/v),20%(v/v)和25%(v/v)。根据体系外部冷冻保护剂的浓度变化确定保护剂的平衡时间,并通过物质守恒方程推算出体系内部冷冻保护剂平均浓度在8%~15%(v/v)之间的实验组进行慢冻保存。本文同时考察了降温速率对细胞复苏状态的影响。文中选取了1℃/min、3.4℃/min和18.6℃/min三个降温速率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低温保存,并进行冷冻复苏后0h和24h的细胞活率比较、流式细胞凋亡检测和ATPase活力检测以及复苏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免疫组化(Nestin,βtubulinⅢ,GFAP及RIP)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干细胞在胶原层中状态良好,通过物质守恒方程筛选胶原系统内部冷冻保护剂浓度适宜神经干细胞低温保存的实验条件。胶原体系冷冻保护剂平衡时间要远大于细胞悬液的平衡时间,起到了缓渗的作用。对6组实验条件进行慢速冷冻保存,用胶原包埋的神经干细胞复苏后活率明显高于其他单纯的细胞悬液的冷冻保存,1℃/min和3.4℃/min的降温速率均可以达到较高的细胞复苏率。其中1.5mg/ml胶原+20%DMSO条件下冻存复苏后可得到88.5%的活率。从复苏后细胞的凋亡状态来看,采用胶原包埋的方法冷冻复苏后健康细胞在78.5%~86.7%,有5%左右的细胞进入早期和晚期凋亡。传统的方法健康细胞仅为38.5%,而且大多数细胞进入凋亡期。胶原包埋方法复苏细胞的ATP酶活性高于传统冷冻方法。经过免疫组化的检测,复苏后的细胞为Nestin阳性细胞,保持了良好的干细胞性能,其可分化为神经元(βtubulinⅢ阳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少突胶质细胞(RIP阳性)细胞。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研究肿瘤细胞中Ⅱ型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dependentproteinkinaseⅡ,PKGⅡ)对MAPK通路(包括MAPK/JNK和MAPK/ERK通路)信号转导的抑制和相关生物学活动的影
随着核电的崛起和核设施的增多,以及放射性碘在医学、工农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水体受到放射性碘核素污染的风险在增加,水污染问题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范围人们的广泛关注。放射性碘的来源主要有核工业中的核反应堆和核燃料后处理厂以及医疗废水中。由于放射性碘元素~(129)I同位素的半衰期(1.57×10~7年)很长,会显著增加甲状腺癌和白血病的发病率。因此,其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膜分离技术通常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