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腐病病原种类鉴定及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studi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种植区发生比较普遍的病害,在主要种植区均造成不同程度经济损失。大豆感染根腐病后,引起地上部分叶片逐渐变黄,感病植株矮化,结荚少;地下部侧根的根尖先受到侵染,继而主根下半部出现褐色条斑,表皮及皮层变黑,严重时主根下半部分全部腐烂,造成植株死亡,直接影响大豆产量。在大豆的不同生育期从新疆大豆根腐病危害最重的布尔津县采集田间根腐病株302株,对每个单株进行病部分割后采用不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分离,共分离获得425株分离物,其中镰孢霉(Fusarium )分离物307个,丝核菌(Rhizoctonia )分离物84个,腐霉菌(Pythium ) 21个,其分离比率分别为72.2 %、19.8 %、4.9 %。分离过程中未见有疫霉菌(Phytophthona )出现。据此初步说明当地大豆根腐病主要为镰孢霉根腐病,其主要病原种类包括镰孢霉、丝核菌和腐霉菌。对307个镰孢霉单孢分离菌株进行的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属于5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尖孢镰孢霉(Fusarium.oxysporum Schlecht )、茄腐镰孢霉(Fusarium.solani (Mart.) Sacc.)、禾谷镰孢霉(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l )、茄腐镰孢霉蓝色变种(Fusarium.solani var.coeruleum (sacc.) Booth )、燕麦镰孢霉(Fusarium.avenum (Corda&Fr.)Sacc.)和节状镰孢霉(Fusarium.merismoidescorda Corda )。其中以尖孢镰孢霉的出现频率最高,茄腐镰孢霉次之,节状镰孢霉出现频率最低。对84个丝核菌属菌株进行的种的鉴定和融合群判定结果表明:分离所获丝核菌属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其种内融合群分别是AG1、AG2、AG4。在这3个融合群中,以AG4出现的频率最高,AG1出现频率次于AG2,AG1出现频率最低。对不同融合群的代表菌株进行测序后比较其亲缘性结果表明:不同融合群之间相似性有差异,同一融合群中相似性也有差异。21株腐霉属菌株经鉴定均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tzp )。对6种镰孢霉和立枯丝核菌及瓜果腐霉菌进行的回接证病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致病力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最强,镰孢霉(Fusarium )以尖孢镰孢霉致病性最强;茄腐镰孢霉次之,腐霉菌(Pythium )也有一定的致病性。利用rDNA ITS-RFLP技术对病原菌属及分离过程中出现的三个属的非致病菌进行ITS区段的限制性酶切分析,建立了尖孢镰孢霉、立枯丝核菌及瓜果腐霉3种致病菌的分子标记,并对分离鉴定出的镰孢霉种进行了分子检测技术研究,为建立大豆根腐病病原种类的分子检测方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他文献
污水处理厂中的机械设备主要包含刮泥机、污泥浓缩机、鼓风机、格栅除污机等重要的大型污水处理设备。但是这些机械设备大多数是按照具体的生产工艺要求而设计,并没有完全的定
在现今社会生产中水利工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可以对水资源进行高效的分配及合理的使用,同时还会起到一定的防洪抗灾的作用。但是在水利建设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其在
现今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再加上人们对建设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工程施工所面临的形势愈发复杂。而在水电工程中受使用要求、建设要求不同的影响下使工程项目
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 (Fabricius))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常应用于法医昆虫学领域作为刑事侦破工作的生物证据,其次,大头金蝇是重要的资源昆虫。本文对从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在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下,当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监测技术的演变说明环境问题的严峻,改善现有环境隐患已成为环境发展的关键。本文重点
在江苏地区,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B-biotype可以在双膜覆盖的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保护地设施中越冬,第二年春末夏初随着大棚的揭膜,由近及远从越冬场所向大
从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层面入手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最为重要也是关键的就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与预期目标高度相符,这是因为房屋建筑质量不仅能够影响建筑本身性能的发挥程度,更与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