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胶质瘤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具有侵袭力强、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的特点,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难以准确划分肿瘤范围,因此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且极易复发,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东亚钳蝎氯毒素(Buthus martensii Karsch chlorotoxin,BmK CT)是提取于东亚钳蝎毒液中的一种毒素,研究发现它可以特异性地与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结合并抑制其侵袭迁移。既往研究用131I标记BmK CT并发现其对脑胶质瘤有良好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显像和放射性核素治疗效果。但由于131I核素的显像效果不佳,临床为了提高SPECT显像的空间分辨率,多选用SPECT/CT融合显像。近期研究表明金纳米颗粒(Au)可显著提高CT显像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碘造影剂。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优异的纳米载体,常与显像试剂连接或装载治疗药物构建纳米探针或递药系统。本研究拟合成131I标记的树枝状大分子包裹金纳米颗粒耦联BmK CT(131I-Au DENPs BmK CT)并评估其在脑胶质瘤SPECT/CT显像和靶向治疗中的价值。本研究首先以树枝状大分子为载体,内部包裹金纳米颗粒,然后通过化学方法表面耦联BmK CT靶向分子,最终用131I标记制备了131I-Au DENPs BmK CT。本研究通过细胞活性检测评估了其细胞毒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像及体外CT显像和SPECT显像评估了其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的靶向性和结合力,最后建立皮下荷胶质瘤裸鼠模型评估其对脑胶质瘤的显像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131I-Au DENPs BmK CT可特异性地与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结合并显著抑制其增殖,且对脑胶质瘤具有良好的SPECT/CT显像与靶向治疗效果。因此,131I-Au DENPs BmK CT有望用于脑胶质瘤的SPECT/CT显像和靶向治疗,为以后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