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元方法的空间爬行机器人微结构修饰粘附足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空间载荷向着大型化、复杂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常规的空间机械臂技术的局限性也在逐步体现。灵活性、机动性更高的载荷操作技术应运而生。空间微型爬行机器人可以搭载机械臂,通过爬行和粘附作用于目标航天器上进行故障维修、废弃物移除等在轨操控任务。本文针对空间爬行机器人的粘附技术展开研究,提出一种仿壁虎足末端刚毛的粘附微阵列结构,并基于离散元仿真技术对其粘附特性开展研究。针对任务目标,结合空间环境,基于仿生原理,确定了微结构修饰粘附足方案。基于离散元仿真平台EDEM,利用颗粒团聚法建立了柔性微结构仿真模型,实现了粘附足微阵列动态脱附过程的仿真分析,为揭示粘附作用机理提供了平台。在微阵列仿真模型进行水平脱附和垂直脱附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基础,依据矩阵图法制定出20组不同结构参数的仿真工况,对比研究刚毛微阵列的直径、长度、间距等结构参数对粘附足粘附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微阵列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撑。为实现更快更可靠的脱附,探究微阵列在粘脱附过程中的运动对机器人稳定性的影响,开展了运动参数对微阵列粘附特性的仿真研究,获得了微阵列的脱附角度、脱附速度及脱附角速度对微阵列粘脱附行为的影响规律,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步态规划提供了依据。利用等离子体深刻蚀工艺进行了微阵列试验件的加工,利用水滴法在地面环境进行了脱附过程试验,测试了切向脱附力。试验数据表明,切向粘附力随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上述规律与仿真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脱附过程离散元仿真的正确性以及微阵列结构优化设计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埕东油田埕91块构造上位于沾化凹陷北部埕南断裂带下降盘,北临埕东凸起,南邻渤南洼陷(图2-1)。该油带探明并开发了埕92、埕南13-51、埕913、埕南12-1、埕古13等第三系不同层
管道输送天然气具有高效、低耗、连续输送等优势,成为当前物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命线”。但因天然气具有高能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
长输管道的设计和研究对节省能源、管道安全合理运行、提高石油企业市场的竞争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国内原油资源的递减,国外资源对国内资源的战略接
滑动钻进过程中,尤其是大位移井中,由于钻柱没有旋转运动,导致钻柱和井壁的摩擦力比较大,钻速很低,严重限制了钻井效率。通过在钻柱的多个位置上分别施加小幅度的激励力,使得
学位
学位
东辛油区所辖东辛、永安以及广利等油田,油藏类型多且地质构造复杂,且以疏松砂岩油藏为主,主要岩性为细砂和粉细砂岩,油层埋藏浅,孔隙度高,胶结疏松,成岩性差,出砂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