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PSD和卒中后脑损伤部位的相关关系尚不明确,一直是大多数研究的主题。本课题探讨了PSD与脑损伤部位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以用来指导临床中对PSD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采用医院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zung自评量表(ZSR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定,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对照组。调查患者一般情况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亲属陪护,医疗费用,日常生活能力,智力状态,合并其他疾病情况,测查时间,卒中类型,脑损伤范围大小等。选用美国GE公司Hispeed CT/i螺旋CT机,对所有患者在起病后三天内进行颅脑CT检查,对CT资料进行目标项目,即脑损伤部位和范围调查。选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描述发病率,组间比较一般项目,筛查混杂因素,匹配混杂因素后组间比较目标项目,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PSD发生率为40.8%,在入组时,抑郁组及非抑郁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并发其他疾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测查时间,卒中类型,脑损伤范围等因素相比,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职业构成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混杂因素匹配后,两组病人的大脑半球左侧和右侧、前部和后部、皮层和皮层下相比,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损伤、脑梗死OCSP分型PACI与POCI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本课题研究对PSD和脑损伤部位相关关系持肯定态度。大脑半球损伤左侧、前部、皮层更可能导致PSD,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比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损伤者、脑梗死PACI型较POCI型更可能患PSD。分析本课题入组时的资料,全部病人都有亲属陪护,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