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释儒——智圆、契嵩的中庸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庸”是儒家重要思想,它不仅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之原则,也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和境界。中庸思想从汉代开始一直到唐代以前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中唐时韩愈和李翱对“中庸”有所阐发,到了宋代“中庸”成为思想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宋代,首先对儒家中庸思想做出理论诠释的却不是儒学家,而是佛教中的两位僧人——智圆和契嵩。身处北宋时代的智圆、契嵩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佛教发展空间,潜心钻研儒家经典,十分重视研究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北宋“攘斥佛老”的排佛思潮下,他们站在佛教的立场上,从“儒释言异而理贯”的观点出发,以佛释儒,对儒家的中庸思想给予特别的重视,把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佛教的中道思想进行会通,提出“中庸乃中道”、“中庸”即“性”、“中庸”即“诚”等佛家的洞见,不仅拉近了儒佛的距离,回应了各种反佛思想,维护了佛教的发展,而且为更好地融汇儒佛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体系中,其本质学说是在对古希腊本质学说进一步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该学说无论在其哲学体系还是自然神学体系中都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内容。本文主要以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