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国股票市场自其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了一个重要使命——充当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晴雨表”,同步反应同一经济主体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或对区域经济未来的走向产生预测和预警作用。而在我国,自2005年以来持续低迷或暴涨暴跌的上证指数,都跟经济的高速平稳增长趋势吻合度和关联性不高。这样看来,我国的股票市场无疑无法反应真实的经济运行现状,无法发挥我国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这一功能。现今中国的股市机制不够成熟,这一事实已基本得到学者们的一致赞同;但经过理性分析,可以发现其实我国股市发展规模确实在大体上是同步于我国经济发展走向的。所以,股票指数不能充当经济“晴雨表”的最直接也最易改进的一个原因,即是我国现行的股票指数编制方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本文对现行上证指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现行上证指数的缺陷在于权数中包含了大量的非交易性股票,和忽视了股票市场的时间序列属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综合均值复归理论与面板数据统计理论对股票指数的原型进行修正,得到试验性股票指数编制公式。同时选取选取1992年到2014年的上证指数和成交量季度数据,以1992年作为基期计算得出2005年至2014年的试验性股票指数序列,再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等方式来实证检验试验性股票指数序列与实际季度GDP序列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修正关系,对比原上证指数SCI序列与GDP序列的关系分析,进而证明笔者提出的观点——试验性股票指数比起上证指数,更加能发挥经济“晴雨表”的功用。最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