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为对象,从肿瘤组织和细胞水平上,明确宫颈癌发生、扩散及转移与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Pinl)可能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调节上皮和间质组织属性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基于EMT的宫颈癌发病机制、早期预警和临床治疗检控指标。方法:(1)收集宫颈标本组织标本共189例,其中宫颈鳞癌(CSCC)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32例和正常对照4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in1、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Snail1及Vimentin)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肿瘤临床参数与上述指标变化的关系。(2)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宫颈癌HeLa,SiHa,C33a细胞中Pin1 mRNA本底表达;针对Pin1的cDNA序列,构建短发夹RNA干扰载体(shRNA),转染SiHa细胞,建立RNAi表达细胞模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转染后Pin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转染Pin1-siRNA后,SiHa宫颈癌细胞内EMT 相关蛋白 E-cadherin、β-catenin、N-cadherin、Snail1 和 Vimentin mRNA 和蛋白水平情况;(3)应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细胞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分析Pin1特异性sh-RNA转染后,宫颈癌细胞增殖活性,迁移率和细胞凋亡率的细胞生物学指标。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Pin1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N-cadherin和Snail1等间质组织属性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E-cadherin和β-catenin等上皮组织属性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而且宫颈癌的较高临床分期、中低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也伴有上述5种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显著变化(P<0.05),可能呈现一种Pin1诱导的宫颈癌上皮-间质转化(EMT)、恶性转化和转移趋势。(2)HeLa、SiHa和C33a宫颈癌细胞均有Pin1 mRNA表达,其中SiHa宫颈癌细胞内表达水平较高;Pin1特异性sh-RNA转染后,Pin1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伴有E-cadherin和β-catenin等上皮组织属性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N-cadherin、Snail1和Vimentin等间质组织属性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呈现Pin1诱导的EMT相关基因表达调控趋势;根据细胞生物学指标分析,Pin1特异性sh-RNA转染后,SiHa宫颈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P<0.05),细胞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呈现典型的EMT相关细胞表型。结论:(1)临床基础研究显示,宫颈癌发生、恶性转化、中低分化和转移可能伴有Pin1和间质组织属性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上皮组织属性基因表达下调,存在典型的EMT发展过程;(2)根据RNAi细胞模型研究,抑制宫颈癌细胞内Pin1表达,引起上皮组织属性基因下调,间质组织属性基因表达上调,在一定程度上逆转EMT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表型变化,推测Pin1可能调节上皮和间质组织属性基因表达调控,从而诱导宫颈上皮组织的EMT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