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qgom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途径。与此同时,网络的易复制性也使著作权侵权变得更加容易。传统著作权法上“一对一”的授权模式已经无法解决海量作品带来的高昂的授权成本问题,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型授权方式急需探索。著作权默示许可是指在授权的过程中,著作权人虽没有明确表示许可他人使用其作品,但是从著作权人的行为或者沉默中可以推定该授权成立的一种著作权许可方式。该授权模式在不损害著作权人利益的前提下,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实现作品的快速传播和广泛共享,实现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在网络环境下有很强的适用性。但是,我国立法上并没有明确地规定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司法实践中则已出现适用默示许可的案例,实践中更是出现了大量以默示许可的方式传播作品的行为,急需立法予以回应。本文从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的本源出发,通过比较中、美立法和司法中对默示许可的规定与适用,探究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的价值,并对该制度的具体构建提出自己的看法。除引言和结论之外,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的基础理论,主要讨论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是什么”。首先从民法领域探究默示许可制度存在的根基,进而分析著作权领域中默示许可的内涵,着重探讨网络环境下该制度的内涵演变。其次分析著作权默示许可的法律要素和法律属性,以求对该制度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第二章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的制度价值,主要讨论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好不好”。首先从交易成本和利益平衡角度,讨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的正当性。进而从促进作品传播和实现作品价值角度,讨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的必要性。通过对制度价值的讨论,以求对是否应当构建该制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三章为网络环境下中外著作权默示许可的法律实践,主要讨论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有没有”。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首先对美国在著作权默示许可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展开分析,再对我国法律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对中美两种不同立法体制下著作权默示许可的法律实践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在该项制度上的现状和不足,为在我国系统、完整地构建该制度奠定基础。第四章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的制度构建,主要讨论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如何构建”。尽管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在网络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但是其在适用时仍然需要遵循一定的条件,只有满足条件的领域才能适用该制度。同时,为了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需要构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的制度保障。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分析法、法哲学分析法、法经济学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针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的争议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意图为该制度在我国的构建提供可借鉴的观点。
其他文献
王世贞《艺苑危言》提出的“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这一命题中,“才”包含狭义的才华、广义的才能二义。“思”从一个角度看包合情思、思力二义
随着当今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向高效、快捷迈进,使得对商品包装设计的合理化、艺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方寸的包装空间里更加高效地完成信息的传达是至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很多业主为了追求更加个性化、美观、舒适的居住环境,对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希望
本文结合目前经济周期波动的预测技术和神经网络的优点,利用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BP)模型,提出了直接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转折点进行预测的方法,并对我国的工业生产周期波动转折点进行了
[摘要]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R-GEMOX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正规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党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推动党校发展为前提,针对党校中行政管理实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创新思维、提升专业素质以及参与培训三
混凝土自修复是一种智能修复裂缝的技术,能很好的解决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裂缝的自修复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延长使用期限。因此,混凝土自修复研究意义重大。当前混
拉挤工业以每年10%的速度持续增长。近10年来,美国和欧洲的拉挤市场需求差不多翻一番, 拉挤技术正从一门技艺发展成一门科学;注射拉挤工艺、酚醛树脂拉挤成型以及热塑性复合材
随着我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和阜新市经济发展转型步伐略微滞后的双重压力之下,我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水平并不乐观,存在着大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职业生涯规划缺失
土壤重金属具有残留时间长、毒性大、难迁移等特点,其形态转化又是影响重金属毒性和迁移的关键因子。同时,不同形态土壤重金属通过迁移进入到作物、水、大气循环中,对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