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途径。与此同时,网络的易复制性也使著作权侵权变得更加容易。传统著作权法上“一对一”的授权模式已经无法解决海量作品带来的高昂的授权成本问题,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型授权方式急需探索。著作权默示许可是指在授权的过程中,著作权人虽没有明确表示许可他人使用其作品,但是从著作权人的行为或者沉默中可以推定该授权成立的一种著作权许可方式。该授权模式在不损害著作权人利益的前提下,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实现作品的快速传播和广泛共享,实现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在网络环境下有很强的适用性。但是,我国立法上并没有明确地规定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司法实践中则已出现适用默示许可的案例,实践中更是出现了大量以默示许可的方式传播作品的行为,急需立法予以回应。本文从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的本源出发,通过比较中、美立法和司法中对默示许可的规定与适用,探究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的价值,并对该制度的具体构建提出自己的看法。除引言和结论之外,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的基础理论,主要讨论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是什么”。首先从民法领域探究默示许可制度存在的根基,进而分析著作权领域中默示许可的内涵,着重探讨网络环境下该制度的内涵演变。其次分析著作权默示许可的法律要素和法律属性,以求对该制度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第二章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的制度价值,主要讨论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好不好”。首先从交易成本和利益平衡角度,讨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的正当性。进而从促进作品传播和实现作品价值角度,讨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的必要性。通过对制度价值的讨论,以求对是否应当构建该制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三章为网络环境下中外著作权默示许可的法律实践,主要讨论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有没有”。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首先对美国在著作权默示许可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展开分析,再对我国法律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对中美两种不同立法体制下著作权默示许可的法律实践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在该项制度上的现状和不足,为在我国系统、完整地构建该制度奠定基础。第四章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的制度构建,主要讨论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如何构建”。尽管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在网络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但是其在适用时仍然需要遵循一定的条件,只有满足条件的领域才能适用该制度。同时,为了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需要构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的制度保障。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分析法、法哲学分析法、法经济学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针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的争议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意图为该制度在我国的构建提供可借鉴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