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心理咨询员主要是为高等学校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服务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还不长,还属于新生事物,专业化程度比较低,高校心理咨询员的水平层次参差不齐,并且大多数是兼职人员。然而,很多兼职心理咨询员是由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兼任,与来访者可能存在双重关系,辅导员和班主任本身也容易出现角色混淆,不利于心理咨询工作的丌展。本研究调查了南京及江苏其他市的高校心理咨询员共87人,探讨了专兼职心理咨询员的主要差异方面,并进一步分析了辅导员兼任高校心理咨询员的可行性。通过研究发现:1、高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员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咨询结束后的自我效能、接待来访者的平均次数、对有自杀倾向来访者的处理等几个方面。2、高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员在专业理论、咨询技巧及咨询经验方面的差异表现的极为显著。此外,高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员的主要压力也存在着几方面显著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技能不足”、“工作负担”、“角色混淆”和“治疗棘手”等。3、辅导员或班主任由于其本职工作的特点,导致其经常出现工作负担过重、角色混淆、身心疲惫等情况,并不适合兼任高校心理咨询员。4、若高校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那么对其辅导员的本职工作的帮助将是很显著。对于其所兼任的心理咨询员工作,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的限制,在工作时间、情感限制、角色转换等方面并不能得到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