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yuw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道主义干涉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充满争议的一个问题。在2011年的利比亚事件中,北约以“人道主义干涉”之名而进行的大规模空袭和军事打击,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本文就是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对其中涉及的“人道主义干涉”的相关理论和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文章结构上,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人道主义干涉的界定。人道主义干涉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国际社会对此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界定,一直以来它都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因此在这一章中,笔者首先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发展进行探究,以寻求人道主义干涉的特质,对人道主义干涉的内涵加以界定。在广义与狭义之间,笔者更倾向于狭义的人道主义干涉理论,于是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以期在此基础上对利比亚的人道主义干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二章的内容是利比亚事件所反应的“人道主义干涉”问题。在本章中首先对整个利比亚事件进行介绍,即北约对利比亚“人道主义干涉”的始末,目的在于能够从整体上对利比亚事件加以把握。本章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在对整个事件有了了解的基础上,对北约的“人道主义干涉”的实质加以揭示,即北约进行的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不过是为西方国家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考量而进行的干涉活动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而已。在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相关理论和利比亚事件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和阐述以后,本文的第三章,也就是本文的主体内容是对利比亚事件所反映的“人道主义干涉”问题的认识。首先是合法性讨论,北约对利比亚进行的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严重的背离了安理会1973号决议的决定,同时也明显的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际人道法,大规模的空袭和军事打击非但没有保护利比亚平民,反而造成了更为严峻的人道主义灾难,所以北约的“人道主义干涉”也就没有有合法性可言。其次是合理性分析,北约的“人道主义干涉”纵然在伦理道德上看似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无论从实践的必要性还是从实践的效果来看都不具有合理性。所以,其对利比亚的干涉也就没有合理性而言。本章的第三个内容是对“保护的责任”的理论加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利比亚事件所反映的“人道主义干涉问题”进行分析,即完善“保护的责任”理论、加强对以保护人民为目的军事行动的限制是极为必要的,否则,“保护的责任”就会像“人道主义干涉”理论一样成为西方大国为谋取自身利益而对他国进行肆意干涉的借口,而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摒弃。本文的第四章也就是文章的结语。通过前面的总结和分析,笔者认为北约对利比亚的干涉并不是出自于纯粹的人道主义理由而进行的人道主义干涉,其所进行的大规模的空袭和军事打击一方面违背了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国际人道法;另一方面肆无忌惮的狂轰滥炸不但没有保护利比亚的平民反而加重了利比亚的人道主义灾难。所以说北约对利比亚的干涉是既不具有合法性也不具有合理性。即使是从“保护的责任”的角度来看,北约对利比亚的干涉也同样是不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
其他文献
对比语言学,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总结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揭示语言本质的一门学科。本文以该理论为依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要求更高。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反映一个城市民族与时代、文化与文明、科学与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
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怎样的联系,这是一个恒久的问题。过去两个世纪中,西方经济学家围绕生产制度、政治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面对
金妹,安徽凤阳人。1995年7月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2001年6月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6月入莫斯科工艺美术大学大型装饰绘画系攻读
军民品的分离,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起新的标准化运行机制,开展好标准化工作,是每一个军工企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媒介融合转型不断推进,打造品牌、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成为媒体破立之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新思路,新闻广播电台也逐渐意识到在生产精品佳作的同时,还需通过品牌发展策略来赢
用硫酸对活性污泥进行脱水前预处理,可使污泥中水分分布发生有利于机械脱水的变化,即结合水含量减少、可脱水程度增大,从而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效果。试验数据表明,只加阳离子PA
威廉·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的逻辑主线是人与自然的控制与服从的辩证关系,从控制自然的起因,到自然反抗的结果,再到解放自然的出路。他围绕生态危机提出"科技伦理观""较易于
由射阳事件引发的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流动性管理的思考,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从宏观角度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监管既是一种客观需求,同时出于商业银行本身经
近年来,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问题越来越引起立法者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是否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如何确立,反映一个国家司法民主化、文明化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