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是Perou采用cDNA基因微阵列技术分析出的一类ER、PR、HER-2三种蛋白均不表达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与其他亚型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侵袭能力强,发病年龄轻,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尤其内脏和脑转移,预后极差,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中获益,因此寻找合适的能够预测三阴性乳腺癌不良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使其尽可能得到最恰当的最现代的治疗,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改善其不良预后,是我们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关于HFI1a与p53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分化、增殖、生物学行为、预后等关系的研究相继发表,但至今仍无统一观点,为探讨HIF1a、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流行病学及病因学角度探讨影响三阴性乳腺癌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病例资料本实验以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45例三阴性乳腺癌手术标本为实验对象,另取3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作为对照。所有乳腺癌患者术前均未做化疗、生物免疫及放射治疗,术后经常规病理确诊,均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位年龄51.2岁(24-75岁)。2.实验方法和结果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检测上述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标本中HIF1a蛋白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HIF1a蛋白以胞质或胞核中出现清晰的棕褐色颗粒为阳性染色;P53蛋白以细胞核染成棕黄色为阳性表达。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行HIFla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的相关性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流行病学:本组7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布为24-75岁,中位年龄为51.2岁。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1HIF1a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HIF1a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少量存在于细胞核。对照组3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中HIF1a蛋白阳性表达者7例,阴性表达者23例,在4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HIF1a蛋白阳性表达者为25例,阴性表达者20例。HIF1a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对照组中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640,P=0.006)。2.2HIF1a蛋白与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HIF1a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情况在不同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复发和转移情况及生存状态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HIF1a蛋白表达情况在肿瘤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是否转移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P53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对照组3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者10例,阴性表达者20例,在4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P53阳性表达者为28例,阴性表达者17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χ2=6.010,P=0.014)。2.4P53蛋白与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情况在不同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复发和转移情况及生存状态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P53蛋白表达情况在肿瘤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是否转移等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均P<0.05)。3HIF1a与P53蛋白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HIF1a与P53蛋白表达情况呈显著正相关(r=0.318,p=0.033)。结论:1.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的HIF1a与P53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这可能是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差的原因之一。2. HIF1a、P53蛋白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如肿瘤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状态等方面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临床判断三阴性乳腺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3.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HIF1a与P53蛋白表达情况呈显著正相关,提示HIF1a与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正反馈调控机制,随着研究的深入,HIF1a口P53蛋白有可能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新的作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