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货币哲学批判逻辑是马克思在对货币进行哲学批判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是马克思货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货币哲学批判逻辑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在早期阶段,马克思的货币哲学与异化理论密切相连,马克思从异化理论角度批判了“货币是人的类本质的自我异化”。随着唯物史观的建立,马克思分别对施蒂纳、蒲鲁东的货币哲学思想进行批判。马克思货币哲学批判逻辑的基本完成是以《资本论》的发表为标志。在此阶段,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系统批判了货币权力问题以及货币拜物教等问题。整个马克思货币哲学贯穿着马克思对货币的哲学批判,这种批判体现了严密的批判逻辑。这种批判逻辑体现为两个层次,即一般批判逻辑和具体批判逻辑。一般批判逻辑主要表现为,马克思对货币的哲学批判是以异化理论、唯物辩证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等多种方法论的综合运用为前提的。具体批判逻辑首先表现为,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辩证地认识到货币的历史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包括:在在生产力方面表现为货币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生产关系方面表现为货币促进了普遍交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表现为货币促进了旧制度和旧观念的瓦解;在观念上层建筑方面表现为货币促进了形式上的自由、平等的建立。其次,马克思运用异化理论对货币异化和货币异化观念进行了全面批判。马克思从商品交换的媒介开始分析货币,经过考察得出了“货币是商品中的上帝”的结论。接着,马克思分析了货币与人的关系,批判货币对人的个性的泯灭,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货币的资本化必然导致货币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压迫,最终导致整个阶级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对货币产生依赖,从而形成货币拜物教思想。最后,马克思认为,只有消除私有制,重置颠倒的社会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货币异化和货币拜物教观念。马克思货币哲学批判逻辑对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体现为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就理论意义而言,马克思货币哲学批判逻辑有利于我们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的理解,对于批判西方货币哲学思想提供了思想武器,并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我们对当代货币哲学思想的研究。就现实意义而言,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货币哲学批判逻辑有利于我们认识货币,树立合理的财富观;从政治角度看,有利于推动反腐倡廉教育,推动党的纯洁性建设;从价值观念角度看,有利于我们反对拜金主义,从而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