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路与临渊之歌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71518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代表新诗潮的“朦胧诗”走入困境之时,一批更年轻的诗人随即把目光转向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他们在现代人思辩精神和现代艺术视野观照之下,深入东方文化传统的沉积层,冀求开掘出当代中华民族重新振兴腾飞所亟须具备的精神养料,借以完成对民族文化心理重构的历史使命。在艺术表述方式上,他们趋向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大师艾略特和埃利蒂斯等人所设制的“现代史诗”的艺术呈现形态。但返观诗学传统,民族艺术阳光的强力照射又使他们呈露出过多的迷恋姿式。于是,在这相反相成的两极边限寻求之中,一代青年诗人以少见的诗学才情和艺术雄心,设计并建造了独属于自己艺术特证的“史诗性”诗歌景观。文章正是从江河、杨炼等主要代表诗人的作品入手,采用历史和美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具体阐释确证“史诗性”诗歌的主题意蕴与艺术创建特色。同样是面对古老而深邃的传统文化,江河与杨炼的行为方式却迥然相异。江河从开始对英雄主义的召唤等一系列深沉豪纵的强力情绪,逐渐把目光过渡到古代神话原型精神的现代转换上,诗作也显示出旷达与平和的外在形质。这由此派生出的以宁静和谐等风格为一路的诗歌类型,被后来的“整体主义”诗歌所趋从。而杨炼则从生命存在的内部进入历史文化,他把对现实的强烈关注转化为对生命存在的体悟与感知,在宏远的想象世界里复现原始文明的苍凉、荒蛮、悲疠的生命状态,并借以张扬由人类在苦难生存中所弥散出来的生命强韧以及拼力超越的悲剧精神。这类追寻生命原生动力的诗歌,被后起的诗人廖亦武和海子推演到了一定的高度。“史诗性”的诗歌在承接经典史诗的风格结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造。在诗歌内部,它致力于空间性结构的开掘以适宜现代人多层次多维度的审美渴求。呈现于诗歌美感形态上则是多元化的艺术风貌。这样,在提高诗歌美学品格理念的导引下,创建了“史诗性”诗歌的模式范型。此外,文章还就“史诗性”诗歌与原始史诗在存在方式、品格类型及内容构成等一系列关系上进行了一番梳理与辨证,并列举出“史诗性”诗歌存在的几项主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成就。连同后面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以期窥见中国<WP=4>新诗在未来艺术天空下的,那更加优美的腾跃身姿。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从对观念艺术已有的研究成果入手,提出这些研究结果中存在的两个可疑之处:一是:"发展论"和"终结论"虽然观点相悖,逻辑前提却是惊人的一致,即首先把观念艺术认定为艺
本文通过分析大量中介语语料,针对已有中介语语料库的偏误分类系统的不足,制定适应多用途习得研究的中介语语料库偏误类型系统,并为此系统设计适用于中介语语料库操作的标记集。
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虽然从数量上说远远称不上占据文坛的主流,但在所出现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中,也不乏艺术质量上乘之作.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和审美趣味,可以把现代都市文
生态环境美的研究是当代生态环境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展。生态美学是从历史到逻辑这一规律在人类美学发展史上的最高表现,而生态环境美在一课题在生态美学中又具有突出
人类是以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而存在的.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逐渐演变为两性在社会、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差异,并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意
概述CATV(HFC)网的特点与发展现状,讨论基于CATV(HFC)网下行信道数字视频传输的数字压缩、MPEG-2传输、信道调制与网络接口以及多媒体网络等关键技术,介绍了数字视频广播与CATV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