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奏鸣曲教学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7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它适用于表达较深刻的哲学思想及内心情感,能体现剧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高潮,成为钢琴作品中被较常使用的一种曲式体裁之一。它常常是考试和比赛中的规定曲目,所以钢琴奏鸣曲教学是钢琴教学中核心的一环。能否把握和演奏好奏鸣曲,也成为了评定钢琴演奏者的综合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  国内普遍对古典时期奏鸣曲研究及演奏较多,其实浪漫时期的奏鸣曲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的。奏鸣曲在这个时期曲式结构上有一定的发展,由于钢琴制造业的发展,演奏风格及演奏方式,也都有很大的区别。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第一位真正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全面贯彻浪漫主义美学理念的音乐家,其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在于充分发挥了作品主题的隐喻性、内容的文学性、形式的独特性以及风格的幻想性,它们共同构成了舒曼钢琴作品迥异于其他同时代作曲家的主要艺术特点。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也对后世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本文以舒曼创作的三首钢琴奏鸣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三部作品创作背景,曲式和声结构,及演奏技巧要点的分析,探究舒曼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教学方法的相应措施及教学意义,引起人们对浪漫时期舒曼钢琴奏鸣曲的关注和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为教学提供一些经验。
其他文献
期刊
室内空间题材绘画不单是艺术家们对生活风俗的写照,而是艺术家们表达自己思想观念和艺术主张的载体。自19世纪末,艺术家越来越多的将室内空间作为载体,来表达艺术家主体的个
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1985年至1990年这一时间段被称作为“85美术运动”。它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伊始,是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前卫艺术运动,也是一次创作的高潮
装饰艺术是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艺术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本论文以窑脸为研究对象,以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机器美学”理论为依据,确立窑脸解构的研究方法,并对
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逝世前所创作,是将声乐与交响乐珠联璧合的“最后的天鹅绝唱”。《最后四首歌》作为理查·施特劳斯晚期创作中极具代表性的声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