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优质电能的需求、环境污染问题、矿物能源危机、电力系统老化以及负荷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电力事业共同面临的困境,以清洁能源为主,特别是光伏发电系统逐步进入到迅猛发展的阶段。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当前光伏发电采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相对于其他光伏发电形式具有更低的成本,也更加容易应用和推广,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分布式能源通过多年的发展,其逐渐暴露出一些全新的问题。所以,深入研究光伏并网发电方面的技术对推动电力行业发展、解决当前的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主要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控制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系统能量管理、并网电能质量的控制和并网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和并网电流控制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逆变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同时对光伏并网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设计的此电流环能够促使并网电流严格跟随基准给定。有效保证了并网的电能质量,同时还使重复控制更加动态,并使得重复控制的参数设计对系统模型的精确度依赖性更高,提高了算法的实用性。2)研究光伏电池阵列的最大功率,同时分析非均匀光照环境下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特征,基于上述基础提出一种改进的全局MPPT算法的,能够准确判断电池阵列局部阴影情况的发生,避免盲目扫描浪费能量,同时还能加快全局MPPT的扫描速度。3)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光伏系统的模型,增加最大功率跟踪(MPPT)后,当光照强度变化时,系统会自动跟踪至相应的最大功率点,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该MPPT算法的正确性。  本研究针对光伏并网系统当中的硬件实现整体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针对硬件系统进行设计,选择TMS320F2812当作控制芯片,提出设计电量采样、IPM控制电路以及延迟启动等相关的子模块,进行编程以后能够达成系统并网控制的目标。最终的并网实验结果有效验证了该硬件系统能够满足设计的相关要求,输出电压电流能够满足并网的相关规范,其对有效促进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上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性结构抗震技术之一就是减震控制技术,它为工程抗震减灾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研究途径,其中的基础隔震技术在我国汶川震后灾区重建中运用较多,使用到的隔震
作为多核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核编程问题已成为制约当代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发挥多核系统性能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其并行计算优势,而提高多核系统并行度又受到计算机
电能作为人类发展进步的驱动力,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应。作为最高效的二次能源,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地区电力需求,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地区电力负荷预测以及电网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能源紧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界专家和学者密切关注的焦点。发掘新型能源并且将其应用在实际工程之中,早已成为国内外新能源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在众多能量存在形式中,机械振动能是覆盖范围最广的能量形式之一,气候、时间和地域等外界条件均难以对它造成影响。因此,许多基于机械振动能的能量采集技术的也随之应运而生。本文以超磁致伸缩能量采集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超磁致伸缩材料
学位
因其内部空间大以及造型美观的特点,双曲扁网壳适用于体育馆以及大型空间结构的屋顶。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自带的程序语言APDL(algorith mic processor description lang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使用基于 Preisach理论的电流互感器数字模型对电流互感器的传变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直流偏磁会导致电流互感器传变误差增加这一结论。  首先,对Preisach理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