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关联理论,该理论对语用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该理论, Ernst-August Gutt于1991年将该理论应用于翻译领域。在本文中,作者将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对《红高粱家族》中出现的文化意象以及翻译文化意象时出现的文化亏损予以分析。 关联理论对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关联理论把翻译看做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该理论认为,最佳关联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推导努力和语境效果。人类交际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是一本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意象。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翻译这些文化意象对译者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化意象的错位以及独特的文化意象容易造成文化亏损。 本文根据《红高粱家族》中文化意象的分类及特点,并运用关联理论分析文化意象翻译过程中出现亏损的原因以及葛浩文对不同性质的文化意象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本文作者认为,翻译文化意象时,译者应该使他的思维与原文作者以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相关联,并且在文化意象明示的基础上努力领会它们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最佳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