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探讨miR-155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动物实验下调miR-155表达对上皮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的调控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探索干预miR-155/claudin-1的手段,研究其对创伤动物模型中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用于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脑损伤小鼠模型使用改良后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建立。选取24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A组正常对照组(Sham组)、B组脑外伤小鼠模型组(TBI组)、C组脑外伤小鼠模型miR-155-shRNA干扰组(Anti组)、D组脑外伤小鼠模型阴性控制组(NC组),并制备含有miR-155的病毒载体,分别对C组、D组脑损伤处注射相关病毒,来模拟miR-155下调。收集小鼠小肠组织标本后,RT-qPCR检测小鼠肠组织miR-155的相对表达量、小鼠肠黏膜组织HE染色观察肠黏膜组织的镜下特点、免疫组化染色等观察小鼠肠黏膜claudin-1的阳性颗粒表达情况,评估肠黏膜屏障功能状态。结果:各组于造模后第5d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RT-q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TBI组、Anti组、NC组术后5 d小肠miR-155的表达升高(P<0.01),与Anti组比较,TBI和NC组小肠miR-155的表达升高(P<0.05)。Anti组和NC组小肠miR-155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小肠黏膜结构基本正常,绒毛结构完整有序,无炎性组织的浸润,TBI组及NC组小鼠小肠黏膜明显萎缩,部分区域坏死而结构不连续,绒毛排列紊乱和出现断裂,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Anti组小肠黏膜绒毛结构较TBI组有明显改善(P值<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BI组小鼠小肠黏膜上皮claudin-1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分布也不均匀。结论:miR-155下调对TBI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