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咀嚼口香糖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为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结直肠癌住院患者1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63例)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口香糖组(62例)在常规组基础上,从术后第1天开始予咀嚼口香糖,每天三次,每次2粒,连续7天;联合组(63例)在口香糖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隔姜灸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内庭穴,每天2次,每次20分钟,连续7天。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比较三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1-3天、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及止痛药使用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中医候证积分;比较三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7天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比较三组患者住院天数。釆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全部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三组患者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时间长短依次为:联合组<口香糖组<常规组;(2)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止痛药使用人数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三组使用止痛药人数依次为:常规组>口香糖组>联合组,且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三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三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P均>0.05);(3)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三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疼痛评分依次为:联合组<口香糖组<常规组。(4)(1)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中医候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三组患者术后第7天中医候证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积分高低依次为:联合组<口香糖组<常规组;(2)三组患者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改善程度依次为:常规组<口香糖组<联合组。(5)三组患者术前Karnofsk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者术后Karnofsky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分数高低依次为:联合组>口香糖组>常规组。(6)三组患者住院时间长短依次为:联合组<口香糖组<常规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应用隔姜灸联合咀嚼口香糖干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同时,术后疼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术后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