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iaogou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文化形成于民族危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伟大的斗争和实践中产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革命文化不仅解决了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历史难题,且锻造出更加顽强、有生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智慧、有想法、有作为的有志青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生力军,但青年大学生处于三观还未完全定型定性的特殊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培育亟需内蕴着“艰苦奋斗”信念、“舍己忘我”作风及“清正廉洁”品格的革命文化“在场”。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政教育是实践性教学,是对理论的突破和超越,有助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所以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继续“继承革命文化”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新时代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其不仅有利于在新时代传承革命文化优良传统;而且有利于厚植大学生革命文化自信,继而撑起文化自信中的革命文化自信;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育时代新人输入精神文化养料。在实践中,针对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融入工作须从社会、高校线下建设和网络线上传播两个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加强高校“革命文化”建设及优化主阵地;开辟网络新阵地;强化自我教育,从而推进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路径。
其他文献
人类文明历经农业文明(黄色文明)到工业文明(黑色文明)至生态文明(绿色文明),每个文明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技术体系---作支撑。从文明与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上看,人类的自然观和技术
本文利用中、俄两国档案资料,主要探讨一战时期俄国华工的招募问题,包括一战时期俄国决策招募华工的动机、北洋政府应对俄国招工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以及北洋政府监督下俄国招工的过程等。试图描绘北洋政府以俄国招募华工为契机展示自己积极外交态度的艰难图景。当时俄国的招工黑幕重重,且牵扯各方势力,但北洋政府仍然冲破外交“中立”困境,以积极的外交态度,尝试以国家力量规范俄国招募华工的过程,期望为保护华工日后权益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