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是目前对人类生命健康最具威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和女性肺癌的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肺癌的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化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的发生不仅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准确评估导致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因素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一种模型用于预测性地判断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性。方法根据WHO骨髓抑制分度标准对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组,将骨髓抑制达Ⅱ度及以上的患者定为试验组,无骨髓抑制或骨髓抑制仅达Ⅰ度的患者定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50例。统计各组可能与骨髓抑制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卡方检验,将有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性模型。根据以上分组标准另外选取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其中骨髓抑制达Ⅱ度及以上的患者17例,无骨髓抑制或骨髓抑制仅达Ⅰ度的患者33例。使用Kappa检验检测预测模型与实际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对照组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卡方检验后,与化疗后骨髓抑制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P=0.037)、BMI(P=0.037)、肿瘤分期(P=0.036)、骨髓或骨转移(P=0.021)、化疗前白细胞降低(P=0.001)、曾接受放疗次数(P=0.05)、曾接受化疗次数(P=0.023)、21天内做过放疗(P=0.001)。3.将以上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化疗后骨髓抑制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年龄>60岁(β=1.811,OR=6.117,P<0.05),骨髓或骨转移(β=1.963,OR=7.118,P<0.05),化疗前白细胞降低(β=3.368,OR=29.019,P<0.01),21天内做过放疗(β=2.961,OR=19.322,P<0.05)。4.对参数进行赋值,其中年龄>60岁计为1.8分,有骨髓或骨转移计为2.0分,化疗前白细胞降低(白细胞计数<4.0×109/L)计为3.4分,21天内做过放疗计为3分。根据参数估计值赋值建立预测性模型。根据以上计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其中计分≤5.1分者为低危组,计分>5.1分者为高危组。5.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得出此预测模型特异度为97%,灵敏度为88.2%,阳性预测值为93.7%,阴性预测值为94.1%。经Kappa检验后显示模型与实际检验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经u检验P<0.05,可以排除偶然性导致的两种结果的一致)。结论此预测性模型检验结果可靠,可预测性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危险性的大小,从而指导临床给予合理的预防性治疗,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