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生态学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学研究方式。其将生态学和教育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指导教育活动的关系处理。教育生态学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将生态学的理论直接应用于教育活动的实践之中,另一种是对遇到的教育问题进行生态视阈的分析。教育生态学认为在教育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层次不一、大小不同的教育生态系统,而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就是各种生态因子的和谐共存。因而道德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使处于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子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笔者曾有机会在泰国担任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工作。置身于泰国中学的真实场域,在了解了泰国中学的方方面面后觉得深有启发。泰国“微笑王国”的称号不仅仅体现在旅游等服务行业,它是一种深入民间、全民共有的道德修养。泰国中学也十分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师生和睦、谦卑恭让的和谐画面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因此,笔者在选题之初就希望将自身经历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对泰国中学道德教育的生态性分析,剖析其道德教育生态场域内发生的各种关系,以期对我国中学的道德教育起到若干借鉴意义。本研究首先对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应用于道德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道德教育的本质就是引导个体与他人、与自我进行和谐的相处,道德教育的场域具有自然的生态性。因而,教育生态学中的相关理论与概念可以被用来讨论道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这也是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中学的道德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教育生态学中的生态因子、生态位、生态关系等概念都可以在道德教育中找到原型。说到底,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是通过各种德育生态因子发挥其生态位的作用指导学生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之间的关系,那么教育生态学就能够教导他们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待道德教育中的各种关系,以一种生态的理念审视自身与他人,从而实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其次对泰国中学的道德教育进行全方面的扫描。论文首先介绍了笔者所调研学校的基本情况,主要涉及泰国F中学的教学概况、行政管理制度、学校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四个维度上完整呈现泰国中学的道德教育。制度上探析泰国教育法案文件中关于道德教育目的的阐述,内容上呈现泰国中学道德教育的具体要求与学习内容,而在道德教育的途径上主要探析泰国中学校园内的重要活动,最后以F中学为例介绍泰国中学的道德教育评价方式。通过这四个方面的介绍与分析,本论文旨在全景呈现泰国中学的道德教育生态现状。然后在实证调研基础上对泰国中学的道德教育进行四种关系维度的分析论证。经过第一部分的理论探讨得知无论是教育生态学,还是中学的道德教育解决的都是人与生态系统内其他因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本研究分析德育生态中学校的自然生态、物理设施以及规范制度等方面的环境;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由于泰国国情的特殊性,主要探讨国家、国王、佛教以及传统文化生态因子在校园生态场域中的德育作用;在人与他人的关系层面上,讨论校园德育生态场域中教师和同学对中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最后在人与自己的关系层面上,分析泰国中学的道德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在与外部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实现自身的和谐与圆融。最后在对泰国中学道德教育的教育生态学审视基础上,分析总结其对我国中学道德教育的启示,这也是本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生态系统有很多漏洞与弊端,要想提高我国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要进行三方面的努力。第一,要建设良好的道德教育生态环境,包括校园绿化、公共设施建设和规范制度等;第二,要引入丰富多样的德育生态因子,中学的道德教育应该与社会保持同一性;第三,要加强道德教育活动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道德教育是一个不断引导学生走向和谐的生态过程。道德教育与教育生态学有着相同的关系取向。泰国中学道德教育在目的、内容、途径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呈现良好的生态氛围,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四种关系上实现了和谐相处,因此对泰国中学道德教育进行生态性的剖析与解读对我国中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与实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