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提出了一个体系,可以由EIT的调节作用来实现量子动力学擦除:本文提出的这个体系,能够控制所考虑系统,使其从量子去相干转变为量子相干。在这里,我们选取探测场的极化自由度作为系统S,其运动自由度作为环境B,它们之间相互耦合。并且我们利用了磁光操纵的具有三脚架能级机构的原子系综来加强系统S和环境B之间的耦合。空间梯度变化的外部场会在介质内给系统在不同的横向方向上产生一个空间改变的势,其中区域内的介质由全同且不相互作用的原子组成。进而我们发现通过选择合适的相对于控制场中心的探测场的入射位置、探测激光场的双光子失谐量,那么我们就能控制系统的相干性,使其保持、消失或者加强。论文分为七章: 第一章是绪论,简单的介绍了量子纠缠和量子相干的重要性以及电磁诱导现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介绍了量子相干性与量子纠缠的相关知识,如纠缠概念,EPR悖论等等。 第三章写了量子退相干介绍了量子退相干的概念以及其动力学描述,为了更形象的了解我们也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动力学模型来理解退相干的过程;通过一个变版双缝实验来阐述量子擦除的概念以及物理内涵。 第四章在讲述了EIT这些年的发展过程后,以三能级体系为例详细的介绍了半经典单原子中EIT的形成机制。 第五章也是本文的最重要的工作,我们利用EIT体系来控制所考虑系统的的相干性:选取探测场的极化自由度作为系统S,其运动自由度作为环境B,通过EIT的调节进而控制系统的相干性,使其保持、消失或者加强。我们这里使用了一个磁-光操纵的一个三脚架结构的原子系综来加强系统S和环境B之间的耦合。对于系统而言,对于系统,加入的外部场在原子介质内产生了一个在横向方向上空间改变的势,进而造成系统相干性发生变化。 第六章即本文最后一章,是对本文工作的总结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