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话题结构是语言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研究者分别从功能(Li & Thompson,1976;1981;Chu,1997;石毓智,2001)、结构(Chao,1968;史有为,1995)、形式(Huang,1982;Huang & Li,1996;徐烈炯&刘丹青,1998)等角度对汉语话题结构进行分析。如此多样的研究视角也使得汉语话题结构研究的结论各异。本文将对汉语话题和话题结构的合并情况、话题性以及同类话题与异类话题之间的搭配情况进行研究。戴曼纯(2002,2003)在Chomsky最简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广义左向合并原则来统一附加操作,指出附加语在句中的位置不是由移动产生,而是自右向左在D、C、B、A四个位置合并。本文在该理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汉语话题结构的广义左向合并模式,认为汉语话题也可以从上述四个位置合并。本文将探讨以下五个方面:1.汉语话题句的不同推导方式;2.根据话题性的不同,对话题进行再归类;3.从三个方面论证话题的合并方式;4.句法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句法代价导致话题具有不同话题性;5.同类话题和异类话题之间的搭配情况。再者,由于句法操作必须付出代价,话题在各个位置合并需要付出的句法代价不同,话题性程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D位置话题合并相对代价最小,话题性程度最高;A位置话题合并代价最大,话题性程度最低;C、B位置话题合并的句法代价及其话题性程度则介于两者之间。本研究旨在为汉语话题结构做出一种更系统、更充分的解释。本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意义及本文结构。第二章回顾前人对汉语话题的研究,特别是对汉语话题结构研究所采取的三种主要方法,进而提出话题在本文中的工作定义。第三章讨论戴曼纯(2002,2003)如何发展其广义左向合并原则,以及如何通过该原则分析附加操作。第四章扩展了戴曼纯广义左向合并原则的适用范围。基于广义左向合并模式,本文对汉语话题的合并方式进行了论证,并从三方面证明该模式适用于汉语话题结构。第五章探讨汉语话题化的句法代价,旨在揭示四个话题合并位置上为何产生了不同的话题性,并对同类与异类话题的搭配情况进行了讨论。第六章为结论,总结全文,提出了本文结论所具有的实际意义以及本文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