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中常见植物为实验材料,在高光照(813μmolm-2s-1),无营养成分的水培养(L+N-);低光照(138μmolm-2s-1),无营养成分的水培养(L-N-);低光照,全强度Hoagland营养液培养(L-N+);高光照,全强度Hoagland营养液培养(L+N+)四种培养条件下培养幼苗,以萌发后10天、20天、30天和40天为观测期研究幼苗的生长动态。本实验通过对8种风毛菊属植物及13种高寒草甸常见植物在不同光照和营养条件下的培养,研究了种子大小与幼苗各生长参数的关系、幼苗在不同培养条件生物量分配的改变、幼苗在培养期内的生长动态以及实验2各物种的可塑性指数。实验结果如下:第一,生长在不同光照,营养梯度下的8种风毛菊属植物生物量分配发生改变,其中根冠比的变化趋势与平衡生长假说的预期相一致。第二,在观测期内,除翼茎风毛菊、川西风毛菊、川甘风毛菊这3种以外,其余5种的幼苗生物量均呈L+N->L-N+。第三,在生长早期,幼苗生物量的变化对光照比营养更为敏感。第四,种子大小与幼苗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根冠比呈负相关关系;除L-N+处理外,种子大小与相对生长速率呈正相关关系。第五,幼苗生物量、根冠比、叶面积以及根系长度在40天培养期内的发展动态与种子大小之间并没有明显规律。第六,13个物种的平均可塑性指数有以下顺序:密花荆芥>紫羊茅>中华羊茅>大蓟>瑞苓草>金莲花>黄芩>粘鼠尾草>柳叶风毛菊>草地早熟禾>羽裂风毛菊>岩生香薷>翠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