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仪式:对民族记忆的建构与传承——巴人跳丧舞的文化学解读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zhufeng5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丧舞”是土家族先民古老而奇特的丧葬习俗。学者们对巴人跳丧舞多从宗教和哲学的角度分析其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从而试图揭示这种民俗事象背后的原始宗教特征与哲学意义。而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巴人跳丧舞这种民俗现象作为一种祭祀性的仪式是一种媒介,它传递了特殊的文化信息,是一种媒介仪式。 本论文分析了巴人跳丧舞仪式的构成及表现特征。从其构成来看,该媒介仪式具有其特定的传播场所、传播手段、规则;从其表现特征来看,这一媒介仪式具有非日常性、程式性、符号性。论文在对巴人跳丧舞仪式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时,所涉及的理论是媒介仪式理论。 本论文在对巴人跳丧舞仪式的文化构成进行分析时,分别从符号意义、文化心理两个层面来进行说明:跳丧舞的符号意义包括从灵魂信仰而来的泛神恐惧,从图腾崇拜而来的巫术模仿,从等观生死而来的死亡庆祝;其文化心理包括原始意象的激活、民间众人的狂欢、本我的释放。本论文分析巴人跳丧舞仪式的文化构成时,主要采用了原型理论、狂欢理论、本我理论。 本论文分析了巴人跳丧舞仪式的文化功能。其原始文化功能就在于祭祀;而其现代文化功能则包括了娱乐、艺术审美、伦理教育。 本论文最后指出,巴人跳丧舞至今还在土家族地区世代沿袭、千古不绝,而且还有了新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如长阳巴山舞。总之,巴人跳丧舞作为一种媒介仪式,它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正是对一种民族记忆的建构和传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近几年,网络游戏迅猛发展,无数年轻人参与其中。人们在网络空间里互动交往,形成一个又一个虚拟社区。网络游戏不仅是角色扮演的天堂,更是角色互动的舞台。本研究以当前较流行的网
“媒介形象”一直是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社会性别与媒介形象”更是一直吸引学界进行不断的研究与讨论。本文以新记《大公报》上海版为研究对象,探索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
进入新千年以来,经济时评在中国的勃兴和繁荣是中国新闻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经济时评就是对重大经济新闻或经济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热点现象进行即时评说的一种新闻评论文体
所谓职业共同体,是指以职业为纽带的社会群体,其内部成员具有共同的特质,对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今,以职业群体为代表的有机团结已经取代机械团结成为维系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