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云南地区傣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探讨云南地区傣族人群VDR基因Fok I和Bsm 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并与云南地区汉族人群在基因多态性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高危患病群体进行筛选,探讨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云南地区骨质疏松症及骨量低下患者398例(傣族268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60153);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2017FE468(-19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云南地区傣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探讨云南地区傣族人群VDR基因Fok I和Bsm 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并与云南地区汉族人群在基因多态性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高危患病群体进行筛选,探讨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云南地区骨质疏松症及骨量低下患者398例(傣族268例,汉族130例)和健康体检对象245例(傣族127例,汉族1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骨质疏松症和骨量低下患者均符合1994年WHO推荐诊断标准。收集身高、体重、腰围等相关临床数据,测定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生化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测定 VDR 基因 Fok I和 Bsm I酶切位点多态性。应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受试人群腰椎L1-I4的BMD,比较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并对患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和保护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云南地区傣族和汉族受试人群VDR基因Fok I和Bsm I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HWE 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入选受试群体符合孟德尔遗传法,且有群体代表性。(2)傣族人群VDR基因Fok I和Bsm I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汉族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受试人群按诊断标准分组,50岁及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按T值分为3组,骨质疏松组Fok Ⅰ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骨量减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k Ⅰ位点基因型、Bsm I位点多态性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下男性及绝经前女性以Z值分为2组,低骨量组2个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T值分组人群3个组和Z值分组人群2个组按民族分层后,上述两个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傣族与汉族的各个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云南地区总体人群病例组(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年龄、身高、体重、BMI(Body Mass Index,BMI)、腰围、HDL-C、LDL-C及性别构成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民族分层后比较,傣族和汉族的病例组年龄、HDL-C均高于对照组,体重及B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傣族病例组身高、腰围及性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50岁及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妇女T值与身高、体重、BMI、腰围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年龄、HDL-C和LDL-C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TG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50岁及下男性和绝经前女性Z值与身高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体重、BMI、腰围、HDL-C、LDL-C和TG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年龄增长、女性是云南地区总体人群和傣族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HDL-C水平降低是总体受试人群和傣族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增长、LDL-C水平升高是汉族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VDR基因Fok I和Bsm Ⅰ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云南地区傣族和汉族人群之间无差异。(2)VDR基因FokI和BsmI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没有相关性。(3)年龄、体重、BMI和HDL-C与云南地区总体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HDL-C与T值具有相关关系,身高与Z值具有相关关系,提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较年轻人密切。(4)年龄增长、女性、LDL-C水平升高是云南地区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HDL-C水平降低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2月龄、11月龄的Uox-/-大鼠各组织器官、肠液中的尿酸含量,分析不同年龄段Uox-/-大鼠血生化指标,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防治的理想模型动物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方法]1.Uox-/-大鼠各组织器官中的尿酸分布规律研究:取雄性Uox-/-青年鼠(2月龄)和中年鼠(11月龄)各10只,取血和心、肝、脾、肺、肾等组织,测定血清和各组织器官中的尿酸含量,分析Uox-/-大鼠各组织器官尿酸分
[目的]通过检测云南汉族人群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和粘蛋白域蛋白-1(T-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1,TIM-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416G>C和-1454G>A以及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和粘蛋白域蛋白-3(T-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3,TIM-
[目的]分析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的表现和其临床特征,为DM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肌电图检查并被确诊为皮肌炎患者的住院资料。根据肌电图结果分为肌电图正常组和肌电图异常组,对其临床资料、肌电图特点、实验室检查、并
[目 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伴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早期识别易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靶器官损害的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 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9月1日~2020年10月31日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因高血压住院并经筛查确诊试验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患者共290例,排除77例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共入组213例。收集
[目 的]本研究通过对HLA-DRB1*0301转基因大鼠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大鼠进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的制备,通过比较不同EAT模型大鼠的甲状腺特异性自身抗体水平、甲状腺组织形态、甲状腺Fas、FasL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来探讨HLA-DRB1*0301基因及HP感染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的影响。[方 法]实验选用4-5周龄的野生型或转基因型SD雌性大鼠,分为对
[目 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相关基因(TWEAK、Fn14及LIGHT)mRNA表达水平、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及血清中TWEAK蛋白浓度,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实验室指标的相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探讨PBC严重程度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关系。探讨双磷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探讨血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及其在抗骨质疏松疗效监测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检测、肝脏储备功能(DDG)检测、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FibroTouch)、肝
[目 的]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aturity-onsetdiabetes oftheyoung,MODY)是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单基因缺陷引起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发病率较低,诊断和分型主要依靠基因检测手段。其中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3 型(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the young type 3,MODY3)是最常见的亚型,由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
[目 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骨内血管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具体机制是否与促进骨内血管生成作用有关仍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通过双侧卵巢切除术、单侧后肢股动脉结扎术构建了去势骨质疏松以及后肢缺血的小鼠动物模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去势小鼠骨量的影响,同时也观察了骨内血管的变化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XCR2是否在不同部位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AT)诱导的肝细胞葡萄糖代谢中发挥作用。[方法]首先,采用CXCR2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CXCR2过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构建沉默、过表达CXCR2的HepG2细胞;其次将稳定释放脂肪因子的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