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家乐”旅游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农村产业形态,对解决城郊地区的“三农”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以农业、农村、农事作为载体,以本地资源为基础,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村新型产业,对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有着重要作用。近十年以来,“农家乐”旅游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农家乐经营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家乐经营模式的重要性在农家乐经营中作用日益凸显。但是不可否认,农家乐的经营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农家乐经营模式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受不同的旅游要素影响,受政府管理和市场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是为了实现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的管理方案、经营模式和不同利益主体的联系方式,具体来说利用农村所特有的农、林、牧、渔等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吸引着旅游者,向其提供劳动体验、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等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经济基础、消费水平、产业基础、旅游资源以及政府的政策影响农家乐经营模式的选择。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产权理论以农家乐经营模式研究为研究对象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论文首先界定相关农家乐旅游、农家乐经营模式等相关概念,探讨了农家乐旅游的特点和成因,梳理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产权理论;然后,对国内外典型“农家乐”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美国模式、日本模式、韩国模式以及国内浙江和成都农家乐经营模式,从农家乐模式的经营特色、政府支持、产业基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中外比较研究,指出了可借鉴的经验;第三,是本文的重点,对黄陂区农家乐经营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了黄陂区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和特色,探讨了黄陂区农家乐经营模式的演变方式和主要形式,概括了黄陂区农家乐经营模式的特点,指出了当前农家乐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锦里沟、木兰草原和胜天农庄为例对黄陂区典型农家乐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黄陂区“农家乐”经营模式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